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由20种、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可能是20500

B.氨基酸种类、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相同

C.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

D.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丙氨酸的分子量最小

【答案】A

【解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A、一个由20种、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可能是20500种,A正确;

B、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也不同,B错误;

C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至少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甘氨酸的分子量最小,D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 1 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 2 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

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成分)。

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 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

C. 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 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乙醇积累使得猕猴喝酒易醉,乙醛积累则刺激血管引起猕猴脸红,两种物质都不积累的猕猴喝酒不脸红也不醉。请回答问题:

1)一个猕猴种群中的个体多数是喝酒不醉的,种群中偶尔出现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种群中某一代突然出现了多只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此种群或其它种群中从未出现过既喝酒易醉又喝酒脸红的个体,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一只易醉猕猴与野生型猕猴杂交,子一代都是野生型,子一代互交,子二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4,这三种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易醉猕猴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酶1相关基因用A/a表示,酶2相关基因用B/b表示)。

4)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醇积累对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猕猴中转入了D基因,并筛选获得了纯合体,将此纯合转基因猕猴与一只非转基因的纯合易醉猕猴杂交,子一代互交后,子二代易醉与非易醉个体的比例为13:3,请据此推测D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平常不喝酒,但酒量较大,有的人本来酒量很小,但经常喝酒之后酒量变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 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

B.经过 a→b 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

C.b 阶段的细菌相比较a 阶段发生了进化

D.a→b 阶段细菌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明显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图中XY分别表示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细胞液的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最大时,则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不同细胞都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X/Y值变化越快,则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

D.不同细胞都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如图中的B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C表示甲种群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

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表面会出现高亲和力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受体。某研究所构建了一种导向治疗癌症的药物﹣﹣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LHRHPE40),目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由________分泌,与相关垂体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并调节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关腺体的激素分泌,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调节。

2)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绿脓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必须在进入细胞后才发挥毒性作用,杀死细胞。PEAPEA受体结合区、越膜区和毒性区三个功能区。LHRHPE40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LHRH基因和去除________区的所对应的基因片段在体外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产生的。

3)为了研究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科研人员用I标记的LHRHPE40和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进行结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TBILHRHPE40与癌细胞膜蛋白的总结合量

NBILHRHPE40与癌细胞膜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量(非特异性结合是指激素结合到受体蛋白除特异性结合位点之外的其它部位)。

据图分析可知_LHRHPE40可作为其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是________CPM,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验证:“LHRHPE40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LHRH受体”,科研人员以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作为实验材料,并先后添加相关药品进行实验。(注:药品AD均溶于E

AILHRH BLHRHPE40 CLHRH DLHRH受体 E.缓冲液

分组

先加药品

后加药品

测量指标

实验组

药品1

药品3

检测膜蛋白与药物结合后的放射性

对照组1

E

对照组2

药品2

①药品123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LHRHPE40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LHRH受体”的说法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一片叶子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实线代表二氧化碳吸收速率

B.“光斑”照射开始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慢于氧气释放速率

C.“光斑”移开后,虚线立即下降,一段时间后,实线才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光斑”照射产生的ATP[H]还可以继续还原C3

D.B点以后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