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一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据图判断,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

D.-5与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婚配,后代一定患病

【答案】D

【解析】

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可以推测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同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或者同为X染色体上的遗传传病。假设Becker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推测Becker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推测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同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即Becker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均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所以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

B、若Becker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推测Becker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因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推出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据分析可知,Becker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患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即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C正确;

D、若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是Becker病,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可以确定其为隐性纯合子(aa),Ⅲ-5为杂合子(Aa),因此,二者结婚可以产生不患病(aa)的后代,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菊花很美,但其害虫较多,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菊花是害虫防治的有效手段。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干扰昆虫的代谢,引起昆虫死亡,但对人体无害。科学家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通过农杆菌导入菊花细胞,培育成了抗虫菊花。图1表示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图2表示质粒,图中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复制原点是质粒DNA复制的起点,使其能在受体细胞中存在和遗传。箭头表示识别序列完全不同的4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述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基因工程。

2)为使目的基因与质粒高效重组,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限制酶)作用于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然后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3)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菊花_______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会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转基因菊花叶片喂养某种菊花害虫,发现害虫死亡率显著增加。试从分子水平写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菊花的叶片细胞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吸取10 mL水样至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经过如图所示的梯度稀释,然后各取01 mL稀释菌液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为(

A.56×106

B.56×107

C.56×108

D.56×1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B.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C.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

D.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结果如表。

组别

抗体含量

A

+++

B

+

C

++++

注:“+”数量表示含量多少

实验一结果

1)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________,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________

2)从表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后,产生的抗体多于组,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细胞作用有利于________免疫过程的完成。

3)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________作用,对防止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对照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对照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实验组

f.对照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实验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江经济鱼类鲢鱼调查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鲢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鲢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长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物,作为世界上___________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其中鱼类有424种,其中170多种为长江特有。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

3)图乙表示长江某水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生物成分。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长江水域生态系统受到___________等污染及渔民___________等活动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干扰超过长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使长江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目前长江鱼类资源严重匮乏,科学利用长江鱼类资源,刻不容缓。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从2020年开始,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禁渔”休养生息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AB,假设种群A捕食种群B。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一屏障将AB隔开,彼此互不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当AB两个种群各自的__________相等时,种群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其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限制A种群和B种群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当撤掉屏障后,水族缸中存在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充分,其他条件稳定,请你在同一坐标图中表示出AB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图中_____表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上移/下移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_______填A或B

3图3是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其中B表示_____物质,X1和X2____是/否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_____酶1/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ATP之所以喻成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因为能量可通过ATP在_________之间循环流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