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1)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兔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已经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表中DB7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与细胞裂解死亡有关),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2)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实验二的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右图CF中选择字母填入左图处,从AB中选择字母填入处。

_____

3)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

【答案】高于 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细胞 F;②D;③C B 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与抗体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说明生活的iPSC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同样对DB7细胞起作用,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1)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两组的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免疫组就会产生针对iPSC的抗体,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对抗肿瘤,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2)要验证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实验过程中,一组小鼠①注射DB7(F)(标记为1组),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另一组(标记为2组)②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D),4周后,取其T细胞(C)③(这里边包含已经产生的效应T细胞)注射到1组,由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则2组产生的免疫细胞也能对抗1组小鼠的肿瘤,则1组小鼠的④肿瘤(B)会变小。

(3)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和抗体结合率都比较高,而正常细胞和抗体结合率比较低,实验结果表明说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因此该系列的研究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生长或治疗肿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IA、IB 、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 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Ⅱ-2 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_

(2)Ⅰ-5 个体有_____种可能的血型。Ⅲ-1 为Tt且表现A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Ⅲ-1 与Ⅲ-2 婚配,则后代为O 血型、AB 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4)若Ⅲ-1 与Ⅲ-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若该女孩真为B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叙述中,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 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植物茎生长1cm所需时间,则X1不会大于X2

B. 若X表示细胞体积大小,Y表示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率,则X2小于X1

C. 若X1和X2表示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则Y表示等量过氧化氢经其催化分解后最终的氧气产生量

D. 若X表示双链DNA分子中(A+T)所占比例,Y表示DNA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则X1应小于X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石莼是烟台海边常见的一种大型海藻,能将合成的酶分泌到细胞外,催化HCO3-形成CO2,然后CO2被细胞吸收。图1表示该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2表示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石莼分别培养在两种无机碳(HCO3-)浓度下:2.2 mo1/L(正常海水)、8.8 mo1/L(高无机碳海水),然后在20℃、30℃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光合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中,能为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_______(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_____________。该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无机碳浓度为2.2mo1/L,温度从20℃升至30℃时,石莼的最大光合速率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机碳浓度为8.8mo1/L的环境中,30℃条件下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高于20℃条件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的调控因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染色体组数目发生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长期培养胚胎干细胞,需建立一种培养体系,可按过程③操作。首先在培养皿底部用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当饲养层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增殖。此时,理论上培养皿底部形成的细胞层数为___________。然后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进行培养,由此推测,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抑制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则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内藻类、植食性鱼类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藻类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根据示意图画出食物链:___________;能量在藻类和植食性鱼类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养殖中发现,光照时间充足时鱼类产卵量大,光照属于_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 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 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 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型水稻基因M会突变为m,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授粉并结种子。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构建重组DNA,通常可通过_________法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下图所示:

(3)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M、P、R基因各一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为_______荧光植株。正常情况下,无荧光植株与红色荧光植株性状分离比应为_______,已知产生上图中两种植株的比例与P基因有关,则P基因对花粉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育种中,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它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因雄性不育植株_________M、P、R基因,且转基因植株中含M、P、R基因的花粉_______,所以M、P、R基因不会随着花粉扩散,防止了基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物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1中曲线Ⅲ所对应的温度为图2中的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中曲线Ⅰ、Ⅱ所对应的温度都高于m

B.曲线Ⅰ对应的温度比曲线Ⅱ对应的更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

C.适当升高曲线Ⅰ对应的温度,B点将右移,A点将上移

D.适当增加曲线Ⅱ的酶浓度,C点将左移,A点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