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o -t4时间段,甲种群和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相同

B.甲种群在t2时刻数量最大

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

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答案】D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图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曲线增长规律,增长速率最大的t2时刻对应S型曲线中的K/2点,t4时刻对应S型曲线中的K点。乙种群数量在to -t4时间段逐渐增加,且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A、在to -t4时间段,甲种群数量符合S型曲线增长,乙种群数量没有到达最大值,二者增长曲线不同,A错误;

B、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B错误;

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防治应在K/2点之前,即t2时刻之前,C错误;

D、乙种群在to -t4时间段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其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一种气孔发育不良的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l)光照强度为750μmolm-2s-1时,野生型拟南芥每秒固定CO2的量是___μmolm-2.。

2)据图可知,气孔发育不良会影响拟南芥的 __________填“光合作用”“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弱光下,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4)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250-1250μmolm-2s-1时,限制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的自身因素可能是_________,环境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适当升高温度,B1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度8416 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人类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已知。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方法,该过程在缓冲液中除了要添加模板和引物外,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有_________,一个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需要引物A____个,从PCR的过程和DNA分子的特点,试着写出设计引物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出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缝合”双链DNA片段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获得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若利用图示方法获取的胰岛素基因,直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能不能表达出人胰岛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生长过程不可避免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与影响,长期的进化使植物演化出对环境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科研人员以草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究电脉冲刺激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1)图1为不同光照强度下草莓CO2吸收量变化趋势,在b点时,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的O2

2)连续电刺激(单脉冲刺激)对草莓果实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果实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含量,结果如图2。从实验结果可知,电脉冲刺激对三种激素含量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连续电刺激可明显延缓果实发育进程。鉴于单脉冲刺激对JA积累的影响,研究者猜测JA可能会抑制草莓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进程,因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用少量丙酮溶解JA后,用蒸馏水稀释到适宜浓度,将正常培养的草莓幼苗均分两组,待开花结果后,从每组中选取__________等相对一致的多个果实进行处理。实验组每5天喷施一次一定量JA溶液,而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观察果实发育(如平均体积、重量、成熟度等)进程,拍照记录。若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测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___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请依据图中结果分析夜间6℃低温处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_____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下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节律惊人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的RNA有两种类型

B.过程产物运出细胞核与per蛋白运入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可自由运输大分子

C.过程per蛋白抑制细胞核中per基因表达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研究成果表明per蛋白的浓度变化只受基因调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 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 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 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苹果醋的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实验室分离、纯化发酵菌的方法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纯化发酵菌的方法步骤: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1)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因此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破坏DNA的结构,也能使蛋白质___________

(2)上图中①过程与②过程需要接种的发酵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罝了3个培养皿。从对照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同一浓度的发酵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 则前者的数量_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