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A、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故B正确.

C、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故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Ⅱ、Ⅲ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位同学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a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1/21/4

D.每只小桶内2种小球必须相等,且3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甚至肝衰竭。研究人员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占菌群的559%,而健康人粪便菌群中此类细菌仅占0023%,据此认为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

1)肝细胞能够____,在人体的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肝细胞还具有分泌胆汁和解毒等重要作用。

2)某些粪肠球菌能够分泌一种外毒素——溶细胞素,研究人员根据溶细胞素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对三组志愿者的粪便进行PCR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①图1中对照组是____的志愿者。检测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炎患者组____________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②继续追踪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图 2),此结果表明____________。这两组结果共同说明粪肠球菌产生的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密切相关。

3)为进一步研究酒精、粪肠球菌和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4组,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处理

1

2

3

4

灌胃溶液成分

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灌胃后提供的食物

不含酒精

不含酒精

含酒精

含酒精

肝脏中出现粪肠球菌个体所占比例

0

0

83%

81%

肝脏中出现容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

0

0

0

8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长期过量摄入酒精能够使肠道菌群中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且酒精能够破坏肠道屏障,导致____,使酒精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

4)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肝脏细胞、提纯的溶细胞素和酒精进行了实验。

①请写出实验的分组处理及检测指标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分解,待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淀粉酶分别在100℃、60℃和0℃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2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2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②图2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可来自于肝糖原的分解

B.爬山过程中,葡萄糖可与肌细胞膜上载体结合进入细胞

C.进餐后,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D.人造脂双层对水的渗透性远低于葡萄糖的通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室内观赏植物白掌分成8组,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1)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在_______实验条件下白掌的光合速率最小。

(2)光合作用将______中的O氧化为O2,并将CO2还原为________,这一系列反应需要利用光反应生成的 ________。在适宜光照环境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不同,这表明高温可能影响了卡尔文循环中______的活性。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欲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选择黑藻、水、碳酸氢钠和大烧杯等材料用具进行单因子对照实验。他们提出的假设是______。实验中应怎样控制可变因素(自变量)的变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Ⅰ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Ⅱ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Ⅰ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

B. 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

C. 图Ⅱ中处于③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图Ⅱ中②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Ⅰ中的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