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692B.1375

C.1964D.1751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具有2条食物链,即ACABC;解题时从高营养级C求低营养级A,则除以能量传递效率,即乘以10,而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进而得出食物比例改变前后的数量关系。

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由AB4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4/5y÷10%+1/5y÷10%÷10%=28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28y,则y1964x。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为原来的1964倍,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可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 碳元素在B→C→D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 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 B、C、D被E食用,E处于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果蝇的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研究小组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请回答:

1)翅形和眼色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的位置还可作出________________种合理的假设,若理论上分析F1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0F1代短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则所作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

3)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序列作探针,与亲代雄果蝇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判断眼色基因的位置。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果蝇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D区段(用XClD表示):D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即XClDXClDXClDY不能存活),正常果蝇的X染色体无ClD区段(用X+表示)。让突变体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代棒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 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移入牛的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填mRNA”“RNADNA)作为PCR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m2)和3种杂草(均为1/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杂草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若要对实验区域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那么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

B.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C.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D.A溶液浓度为0 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

2)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