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图1中甲、乙分别是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

2)为了判断甲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应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相应浓度的土壤稀释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_____,则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如果将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并简述理由。_____。该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_____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甲菌,对甲菌是否能产生抗生素产生了好奇。因此进行了对甲菌的探究活动。

①首先,他们想用实验室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来培养甲菌,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____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_____培养基上。

③甲菌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_____

A.荚膜 B.核糖体 C.拟核 D.细胞膜 E.芽孢 F.菌盖

④然后,他们将获得的甲菌落和乙、丙、丁三种致病菌进行了如图2A图所示的操作处理,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观察到了如图2中的B所示现象。分析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_____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答案】尿素 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 因培养基中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合理即得分) 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或选择培养等) C ②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 固体 BD 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甲菌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 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

【解析】

根据题文分析:

1)培养微生物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无机盐、水,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菌需要加入维生素,培养霉菌需要把PH值调到酸性等。

2)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提供N源,进一步利用,只含有尿素作为N源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关键就在于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中消毒和灭菌室常用的防止杂菌入侵的方法,微生物的实验室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稀释,最终分离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1)题干指出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其中尿素是作为唯一氮源,能生长的菌落说明能利用尿素中的氮源,所以甲从用途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含氮物质是尿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基础培养基,如果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说明有的微生物适合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不适合在甲培养基上生长,所以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在B配制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有可能利用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也有可能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等。纤维素分解菌经过B培养基培养后,可以大量繁殖。

4)①若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若出现菌落,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③甲菌初步推测为真菌,故属于真核生物,故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核糖体和细胞膜。

④由图B可知,乙菌落在距离甲菌落较近处不能生长,丙丁菌落不受影响,说明甲菌产生了抗生素,抑制乙菌的生长。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 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中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有关瘦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

B.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

D.肥胖患者通过口服瘦素可以减少摄食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HIV的感染是世界性的,成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大死亡病因.HIV专性寄生在T细胞中。图1是人体一般免疫机制模式图;如图是艾滋病病毒(HIV)结构;

1HIV结构中,能有效激发免疫机制的结构物质是_____(写出2项即可)

2HIV专性寄生人体T淋巴细胞,从细胞结构来推测,T淋巴细胞膜含有HIV能结合、入侵的_____

3)图中属于浆细胞的是_____;属于致敏T细胞的是_____

4)艾滋病患者体内的抗体含量较少,难以应对抗原,其原因是_____

5)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抗原只能诱导产生一种抗体

B.一种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的不同抗原发生专一结合

C.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联系

D.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关联和影响

6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在人体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是(用文字与箭头表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表示人体中三类有机物代谢关系模式简图,图中英文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相应反应。

1)写出图中编号的物质或反应名:B_____ D_____

2)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多的反应编号是_____

3)过程仅能产生部分蛋白质的结构单位,该部分物质称为_____

4)一般而言,主要发生于肝脏细胞的反应有(填编号)_____

脂质是人体重要的结构物质与调节物质,正常人体的血脂维持基本稳定.图3为脂蛋白形成与转化关系模式简图,图中数字表示过程,IDL为中密度脂蛋白,LPL是脂蛋白酯酶,LCAT为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C﹣Ⅱ能激活脂蛋白酯酶.

5)写出下列符号的全称:CM_____ HDL_____

6)胆固醇被清除的生理过程编号是_____;随后胆固醇在肝脏中被加工成_____排出体外。

7)图中促进甘油和脂肪酸从脂蛋白分解出来的物质是(填简称)_____;促进脂蛋白相互转换的两个重要物质是(填简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d是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为某一个体中的两种体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浆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

B.甲和乙的mRNA不同导致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C.甲和乙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在显微镜下甲和乙细胞中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回答有关遗传与遗传病的问题:

1为某家族系谱图,图中斜线阴影表示的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患者,黑色表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请据图回答:

1)据图中调查结果分析,可推断此遗传病为_____性遗传病,此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图中Ⅰ﹣3的基因型是_____。(只写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Ⅲ﹣2表现型正常,且与Ⅲ﹣3为双胞胎,则Ⅲ﹣3不患甲病的可能性为_____

3)若图中Ⅱ﹣4为纯合子,则Ⅳ﹣1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

4)分析如图2所示的家系图,此种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都不会患病。若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若生育一表现正常的女儿概率为_____

5)基因型为AaEeTt某雌性昆虫(见图3),产生配子AET的几率为5%,则交换值为__。   

A.5% B.10% C.20%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

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