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是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 
(2)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表示)

(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II同化固定的能量          b/y×100%
(4)25A/(1+4X)或A/(0.04+0.16X)

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中,m1表示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由于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所以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 
(2)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II同化固定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25A/(1+4X)或A/(0.04+0.16X)kJ。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长期以来 ,香蕉生产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 ,制约了其发展。目前 ,随着转基因抗病香蕉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 ,为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开辟了新途径。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             ,对          进行切割。
(2)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3)能使抗病基因在香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     (填字母序号)。
A.启动子   B.终止子  C.复制原点   D.标记基因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方法有多种,图中所示方法为         。
(5)欲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的技术是       ,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采用的技术是     ,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可采用的技术       (填字母序号,各1分)。
A.分子杂交技术   B. DNA分子杂交技术    C.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 PC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结构。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填“多”、“少”)
(3)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
(4)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上外,还分布在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⑴据图1分析,比较甲、乙两种番茄,土壤含水量对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______。土壤含水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70%时,土壤含水量不成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为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
①综合图1和图2分析,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______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______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⑶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______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则观点二成立。
⑷为提高番茄的抗寒性,方便低温储运,科学家用______酶从比目鱼DNA中获取“抗冻蛋白基因”,构建______并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抗冻番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如图表示该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和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细胞A的名称是                 ,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              .(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⑵细胞B的名称是                  ,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              .
⑶细胞C的名称是                  ,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              .C细胞最终能形成       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⑷曲线段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                  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DNA含量变化是由于                    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是             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已知甲药和乙药会影响心率,但不知是使心跳加快还是减慢。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对甲药和乙药的作用效果分别予以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设计表格将预期结果和结论填入表中。
材料和用具:离体蛙心灌注实验装置一个(装置中有一个蛙心,有记录蛙心跳动情况的装置,进出溶液的插管,蛙心中的溶液已全部换成任氏液),滴管,任氏液,适宜浓度的甲药液,适宜浓度的乙药液等。
(注:任氏液是一种接近蛙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心脏跳动次数可从记录结果中算出;甲药液、乙药液添加量为2滴;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心脏均能保持活性,且心脏本身代谢不产生甲药与乙药。)
请完善实验思路: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把含甲药液的溶液吸出,换以任氏液,等待蛙心率恢复正常(加药前的情况)
第四步:                                                     
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填入该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