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培养酵母菌探究其呼吸方式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两组实验,甲组 通气培养,乙组密封培养.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检测两组实验CO2的产生情况,把甲组和乙组实验的排气管分别通入两瓶石灰水溶液中,两瓶检测液出现的共同现象是变混浊,不同之处是甲快乙慢.
(3)检测两组实验酵母菌的数量,培养前期各种条件适宜,甲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数量呈J型增长,培养中期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甲组大于乙组.
(4)给甲组实验通入O18的氧气,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O18的是H2O、CO2

分析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解答 解:(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即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2)检测两组实验CO2的产生情况有两种方法,如果用石灰水检测,把甲组和乙组实验的排气管分别通入两瓶石灰水溶液中,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两瓶检测液都会变混浊,但是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因此甲快乙慢;如果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两瓶检测液都会变黄,同样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甲变色快.
(3)检测两组实验酵母菌的数量,培养前期各种条件适宜,甲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数量呈J型增长;由于乙组密封培养,酵母菌繁殖慢,因此培养中期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甲组大于乙组.
(4)给甲组实验通入O18的氧气,该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含有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水又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中也会含有O18
故答案为: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石灰水    变混浊    甲快乙慢(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变黄    甲快乙慢)
(3)J    大于
(4)H2O    CO2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2)d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来的.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时,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请说明免疫类型.

(5)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鼷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实验,请为其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并得出结果.

A.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保留在小鼠体内.

B.对照组:

C.实验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査,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B.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以及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定时间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B.DNA和RNA除空间结构不同外,在物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的种类不同
C.人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其化学成分不断更新,细胞核中不会发生DNA复制和翻译
D.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血细胞,一个造血干细胞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可进行多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①一个四分体
②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自20世纪中叶系统分析方法引入生态学后,在解决复杂的生态学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图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若图中组分1是获得系统外输入能量的成分,绝大多数生态系统获得该能量的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生理过程)来完成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出的主要形式是热能.
(2)从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看,图中①、②、③双向箭头不能(能/不能)用来表示物质循环,原因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且在群落内部物质只能从生产者传向消费者而不能反过来;用于表示能量流动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的,理由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表列出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显示科学家如何承前启后进行科学研究,以促使生物学的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年份科学家历史事件
1920s格里菲思
(F.Gliffith)
发现非致命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死亡的致命的s型肺炎双球菌一起
培育后,R型细菌转化为S型,且该特征可以遗传.
1940s艾弗里
(O.Avery)
取一份s型细菌的提取物做以下处理:
①毁坏其蛋白质,与非致命的R型细菌一起培育,再测试所得细菌
的致命性;②毁坏其蛋白质及RNA,与非致命的R型细菌一起培育,
再测试所得细菌的致命性;③毁坏其蛋白质、RAN及DNA,与非致
命的R型细茵一起培育,再测试所得细茵的致命性.
1940s沃森和克里克
(Watson&Crick)
确定DNA的分子结构.
(1)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死亡的S细菌中存在某种遗传(转化)因子.
 (2)根据你的生物学知识,可以预测艾弗里的实验中,处理①与处理②的结果是培育的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处理③的结果是培育的R型细菌不会变成S型细菌.
(3)写出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4)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分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选择了DNA作为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保证其稳定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其能精确复制,碱基对的不同排列序列蕴藏了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些都是作为遗传物质必要的特点.
(5)举一个例子说明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在推动生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为揭示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提供了线索;DNA结构的提出,为基因工程的出现提供了可能;DNA双旋结构的提出,为揭示基因表达和变异的机理打造了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兰花栽培时,花轴高出叶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花芽能合成生长素,促使下部的花轴伸长,但强光会抑制花芽合成生长素.请回答:
(1)培育兰花时,在花蕾期应用不透光锡箔对花芽(填“花芽”或“花轴”)进行遮蔽.
(2)单侧光照射会使兰花的花轴产生向光弯曲生长现象.该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3)与弱单侧光相比,强单侧光照射兰花,花轴向光弯曲程度较小,原因是强光会抑制花芽合成生长素,与弱单侧光相比,强单侧光下花轴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差值较小,花轴背光侧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侧的差异较小,故花轴向光弯曲的程度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树整枝修剪和棉花的摘心,能提高产量,根据的原理是( )

A.减少其蒸腾,保持水分,使其代谢旺盛

B.减少营养器官的生长,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

C.破坏顶端优势,供其多产生侧枝从而提高产量

D.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从而减低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