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

B.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 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 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

A、据图分析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A正确;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

C、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MHC—Ⅱ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

C. 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 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

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是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为某绿色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速度和光强度的关系。乙图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某一光强度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图是在光强度为2.5千勒克斯下的测定值

B. 植物在温度为25℃时的呼吸速率比15℃时大

C. 光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15℃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D. 光强度为4千勒克斯时, 2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了光合作用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蘑菇作为生产者可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

B.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过程

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及CO2

D.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国际机场建设在长江河口的潮滩之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为了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科研人员在附近滩涂实施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生态工程,以期达到种青引鸟的目的。6年后,互花米草生长面积明显增加。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垂直深度下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甲。根据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底栖动物属于______,各种生物在滩涂近岸浅水区和离岸深水区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该湿地中三类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其中鸟与植食昆虫的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

3)对该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主要植物类型

主要分布区域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

硅藻

低潮区(2.0m以下)

海三棱藨草

中潮区(1.8~2.8m

47

4/m2

互花米草

中高潮区(1.0~3.0m

30

2.3/ m2

芦苇

高潮区(2.6m以上)

65

14.7/ m2

据表分析,互花米草的引入,对该湿地中______(植物)影响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细胞①是吞噬细胞

B. 细胞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C. 细胞③是记忆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

D. 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