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D

【解析】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所以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故D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 (2014 •河北冀州中学期中)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 等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⑤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9. 在豚鼠中,黑色(C) 对白色(c) 、毛皮粗糙(R) 对毛皮光滑(r) 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 合是()

   A. 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 黑光×白粗→25黑粗

   C. 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 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4. (2014 •浙江杭州十四中期末) 玉米的幼苗绿色(A) 对白色(a) 是显性。有人选取同种亲本产生的600粒种子,300粒 播在有光处,300粒播在暗处,萌发后对幼苗情况的统计如下表,则播种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幼苗数

绿色

白色

有光

223粒

76粒

黑暗

0

298粒

   A. AA:Aa : aa=l:2 :1   B. AA : aa=3 : 5

   C. AA:Aa : aa—1:3 : 5   D. Aa:aa=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1. (2014 •湖南怀化月考) (26分) 某多年生植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现有一对 相对性状高茎(A) 与矮茎(a) ,但不知道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于是进行 探究实验。可供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有:纯合雌性高茎、雌性矮茎、纯合雄性高茎、雄性 矮茎。

(1) 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片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若子代雌性表现为 ,雄性表现为 ,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Ⅰ片段上。

(2) 若选择雌性矮茎与纯合雄性高茎杂交,子代雌性、雄性都表现为高茎,(填“能”或“否”) 确定其基因的位置,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办法是选择F1的雄性高茎个体与(填基因型) 雌性,再进行杂交,若F2中雌性表现全为 ,雄性表现全为 ,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

(3)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填“能”或“否”) 位于Ⅲ片段上,原因是 。若控制生物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其基因型最多有 种。

(4) 若是人类遗传病,则I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的是 (填“显性”或“隐性”) 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经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μg·mL-1

Na+-K+-ATP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 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 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算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 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象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原癌基因表达式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