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两个小题:

(一)为获得果胶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果胶酶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果胶酶在生产上的应用试验。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的某种霉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中应加入的成分a_____________,该成分在培养基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各种成分溶解配制好后应将pH调到___________,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成分

K2HPO4

MgSO4

NaNO2

FeSO4

a

琼脂

蒸馏水

质量

0.1g

0.5 g

3g

0.01 g .

2g

15 g

加至1L

2)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后,再用_________________(工具)从滤液中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如要检测获得的果胶酶活性,可先将等量的果胶酶和果胶混合处理适宜时间,再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最后根据沉淀物的生成量来判断。

3)在果汁和果酒制作过程中,常用果胶酶处理来提高相应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上通过明胶、海藻酸钠(包埋剂)或戊二醛(交联剂)等对果胶酶进行___________处理,以减少酶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拟南芥中有抗冻基因CBF。苜蓿是温带地区重要的牧草,低温是制约其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下图是培育转基因抗冻苜蓿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先要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断开DNA片段中的__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得到目的基因,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这些目的基因必须要与质粒等载体重组后再导入宿主细胞,其主要原因是目的基因经重组后在宿主细胞内能实现___________A.转录 B.复制 C.翻译 D.整合到宿主DNA中)。

2)图中的②过程的农杆菌经转化成功后再去感染苜蓿组织块,这种转基因方法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二点)。

3)图中的③过程若是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实现,须将愈伤组织经______________培养得到大量的单细胞,再转移到含有适当配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继续分化成胚状体,最后形成相应的植株。

【答案】果胶 作为霉菌的碳源,起筛选菌种作用 中性偏酸 G6玻璃砂漏斗 95%乙醇 出汁率和澄清度 固定化 4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B 易于导入重组质粒 易于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 液体悬浮 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

【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离某种微生物应采用选择培养基来培养该生物;选择培养基作用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一化学物质或改变某一理化性质,使某种微生物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则被杀灭或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若要除去滤液中的微生物,可以用玻璃砂漏斗过滤,其中G6玻璃沙漏斗孔径最小,细菌不能滤过。(2)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从而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3)培育转基因抗冻苜蓿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中,①为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属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范畴,③过程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1)为分离产生果胶酶的某种霉菌,应以果胶为唯一碳源,据此分析培养基成分可知:表中的成分a是果胶,果胶的作用是作为霉菌的碳源,起筛选菌种作用。为了满足霉菌生长对pH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溶解配制好后应将pH调到中性偏酸,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 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后,应使用G6玻璃砂漏斗对培养液进行过滤,以除去滤液中的微生物,进而从滤液中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如要检测获得的果胶酶活性,可先将等量的果胶酶和果胶混合处理适宜时间,再加入等量的95%乙醇,最后根据沉淀物的生成量来判断。

(3)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从而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因此在果汁和果酒制作过程中,常用果胶酶处理来提高相应产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使该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所以能够减少酶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1)图中的①为目的基因(抗冻基因CBF)的获取,先要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抗冻基因CBF的两侧进行切割,以便断开DNA片段中的4个磷酸二酯键得到目的基因。欲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扩增。由于目的基因经重组后在宿主细胞内能实现复制,所以这些目的基因必须要与质粒等载体重组后再导入宿主细胞。

(2) 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可知,图中的过程的农杆菌经转化成功后再去感染苜蓿组织块,这种转基因方法的主要优点有:易于导入重组质粒、易于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上。

(3) 图中的③过程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若是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实现,须将愈伤组织经液体悬浮培养得到大量的单细胞,再转移到含有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继续分化成胚状体,最后形成相应的植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负相关

B.海带宽度的增长率与ABA含量呈正相关

C.两种激素的变化对海带长度的影响大于对宽度的影响

D.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降低而ABA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激素乙可以促进垂体分泌激素丙

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

B. 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C. 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 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见下图一和图二,据图回答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图一中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则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__________过程(填图中字母)促进激素①分泌从而促进产热,同时还通过促使皮肤____________进而减少散热。

2)若图二为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则寄主细胞通过其表面的_________与入侵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后,成为能被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要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T细胞所分泌的________,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说明该过程是____________调节。

3)防控甲型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初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人体内的下列那种细胞最先增殖分化________

A.骨髓造血干细胞 B.记忆细胞 CB淋巴细胞 D.浆细胞

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请据图一描述,激素①调节靶细胞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一中,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所释放的可直接影响结构乙形成与分泌激素②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E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Y染色体

B.CD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D.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后将抗原 A 和抗原 AB 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 A 较敏感

B.抗原 A 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更强烈、更迅速

D.小鼠对抗原 B 反应较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动物(2n=8)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通过该细胞无法判断动物性别

C.若①表示X染色体,则②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甲型HlN5病毒抗体的设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甲型HlN5病毒抗体转基因奶牛的过程中,①过程属于基因工程中________的构建,这要求甲型HlN5病毒抗体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的启动子。

2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Ⅰ最可能是____细胞,筛选出的Ⅱ细胞既能__________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3)制备单克隆抗体也可以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之前要用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处理,以除去细胞壁: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