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图1中的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某物质数量的变化。图2中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分裂的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曲线中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答案】 有丝 染色体 e、b a、d、e ④⑤⑥ a、d、e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分析图1:图1曲线表示某种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分析图2: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由试题分析可知,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2)曲线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曲线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b。

(3)图2a、d、e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⑤⑥没有同源染色体

(4)与正常体细胞相比,a、d、e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某种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图乙表示这种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有利于蛋白质的快速合成

B. 该多肽合成过程中消耗的大多数能量一定来自线粒体

C. 图甲中遗传信息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往左

D. 除去图乙中该多肽的3个甘氨酸后,产物中会增加6个氨基和6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 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 )

A. 蓝藻B. 烟草花叶病毒C. ATPD. ATP合成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该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处于不同时期的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 BC段细胞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

(2)图2过程发生在__(填器官名称)中,其中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处于__时期,该细胞中共含有__个DNA(仅考虑核DNA)。

(4)图2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 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 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 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在加水稀释后会重新溶解

C. 参照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低温条件可以造成类似的变化

D. 变性后的蛋白质无法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和部分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B. 物质A及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糖蛋白

C. b、c、d过程均是被动运输过程,都不消耗能量

D. a过程能表示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