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密闭容器内有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光照强弱可通过改变光源与容器之间的距离来决定,容器内温度保持恒定且适宜, 表格为不同距离下9组相同装置5分钟内产生的气泡数。(光合作用强度用金鱼藻放岀的气泡数 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气泡数

40

39

30

22

15

5

3

0

0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距离为10cm或15cm时,金鱼藻产生气泡的量并无明显变化,故若要增加15cm处产生气泡的数量,可在实验前采取_______________的措施。光源距离为45cm和50cm时气泡数为0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距离较近的组别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减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反应过程,导致_____积累, 抑制光反应,使得_____ 的产生量减少。

(3)如图是金鱼藻在15cm距离下,气泡产生速率与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浓度超过25mg/L时气泡数反而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浓度过高,导致金鱼藻细胞____,影响了金鱼藻的生理活动。

【答案】适当增加碳酸氢钠溶液浓度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容器中二氧化碳(或碳酸氢钠)逐渐减少 [H]和ATP 氧气 渗透失水(或“质壁分离”)

【解析】

本题研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光源与容器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作为自变量,测定相同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为因变量。分析表格中实验结果可知,一定范围内,随着光源与容器的距离越远(光照强度越小),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当该距离在小于15cm内,金鱼藻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当该距离达到甚至超过45cm时,金鱼藻则没有气泡释放出来,说明此时的光照强度下,金鱼藻的净光合作用强度≤0。

(1)因为的溶液中CO2量有限,随着光照较长时间的进行,溶液中CO2逐渐减少,导致[H]和ATP消耗减少,从而抑制了光反应,光合作用越来越弱,从而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故若要增加15cm 处产生气泡的数量,可在实验前适当增加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表中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45cm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正好供给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正好供给光合作用,即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为0,产生气泡数为0,故对应所以光源距离为45cm50cm 时气泡数为零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2)当光照较长时间后,由于溶液中CO2量有限,随着光照较长时间的进行,溶液中CO2逐渐减少,暗反应减慢,导致[H]和ATP消耗减少,从而抑制了光反应,光合作用越来越弱,从而产生的氧气气泡数逐渐减少;

(3)图2中,浓度超过25mg·L1时,因为外界溶液碳酸氢钠的浓度过高,导致金鱼藻细胞渗透失水过多,影响了金鱼藻的生理活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某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DNA

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

D.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既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但3一定为纯合体

B. 若1和2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2

C. 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6是一个男孩,则6一定患病

D. 若4和5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2,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B.图示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1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原产于南美的红火蚁是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其食性杂,食物包括多种植物、小型动物及腐肉等。其攻击性强,不仅对入侵地造成生态破坏,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红火蚁属于____________。同一个蚁巢中,不同形态的红火蚁生活在不同的蚁室,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火蚁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_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图表示入侵早期,红火蚁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由此可见在此时间段,红火蚁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被红火蚁入侵的原生草地和人工草坪两处群落进行调查,其中_____受到破坏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填序号)。

3)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段的变化。

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的______段。如果用洋葱根尖做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超过82万人感染艾滋病,预防工作迫在眉眉睫。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集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HIV自愈者免疫细胞是指_____ , 甲、乙 、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的目的是筛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2)HIV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HIV疫苗的研制工作中,该技术操作的关键步驟是_____,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正常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的____之间。

(4)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完成了______ (转录、翻译)过程。

(5)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D蛋白,其31号位的色氨酸酸换成酪氨酸后,就能与HIV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从而使HIV病毒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制造这种新型型蛋白质防治艾滋病,用到的现代生物工稈技术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 B. O→t5 B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C. t3→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 t3→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是(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氧进入肺泡细胞

C.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