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混合时,大肠杆菌过少              B. 保温时,时间过长

C. 搅拌时,搅拌不充分                D. 离心时,转速太慢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离心时离心机转速太慢导致含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未完全沉淀而分布在上清液、保温时间太长导致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进入上清液、混合液中大肠杆菌过少而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未全部侵染而分布在上清液等等。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外壳不能与大肠杆菌彻底分离而进入沉淀,该题中的噬菌体外壳无放射性。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噬菌体感染实验示意图,先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使细胞外的噬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据此回答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年__________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年___________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无检测到35S _______(有或无)。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无检测到32P________(有或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