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依次是

A. 6个a,6个b B. 12个b

C. 6个b,6个c D. 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第一次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再经过第二次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链有标记,如图b,因此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均有一条带有标记。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叶绿体中色素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有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B. 常用无水乙醇或丙酮酸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D.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是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这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变成小种群时,不会出现

A. 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在世代间发生显著变化

B. 近亲交配导致有害基因纯合化的概率增加

C. 遗传多样性降低导致适应环境的变异减少

D. 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欲分离苯和苯酚,一般可向其混合物中加入稍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再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溶液将出现分层现象,然后分液.从分液漏斗放出下层液体,加入适量盐酸,再将其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上层液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研宄小组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02的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数据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专一性

B. 图2曲线出现AB段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C. 图3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中H202量,因变量是酶的活性

D. 用淀粉为实验材料探宄pH对酶活性的影响也可得到图3所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种品种做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的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lO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在将整个装置至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对照实验,对照车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用____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_,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成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作两处调整,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再用适当方法处理并获得内膜小泡及颗粒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用______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3分)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2)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_____阶段的反应,该阶段与其它阶段相比产生的ATP数量_______(填“偏多”或“偏少”)。

(3)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适宜条件下,含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合成ATP一定与F1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