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穿刺接种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穿刺接种可用于鉴定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

B.穿刺接种可用于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运动

C.相对于平板划线法,穿刺接种所需的培养基添加的琼脂较多

D.相对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穿刺接种不可用于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

【答案】C

【解析】

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运动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A、由分析可知,穿刺接种可用于鉴定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A正确;
B、穿刺接种常用于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运动,因此需要接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相对于平板划线法,穿刺接种所需的培养基添加的琼脂较少,C错误;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活菌计数,而穿刺接种不可用于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的是(  )

A.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该图既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也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过程

D.④过程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B. 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C.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D. “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对某种野外鼠类研究时发现内分泌系统也能调节自身种群密度。如图是该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野外调查该鼠类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法;图示BC是与种群密度变化直接相关的种群数量特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来看,内分泌系统中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A应是_________;激素调节该鼠类种群密度的机制是__________,该机制也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研究发现,野外该鼠类的部分种群会将社群压力以信息的形式“感染”给地理位置相近、种群密度较大的另一些种群,引起相同的生态效应。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突变体水稻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水稻的51%,但在饱和光照条件下,无论低氮(0N)、中氮(120N)、高氮(240N)处理,其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水稻高。为了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在大田实验中,对不同氮肥水平下,突变体水稻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片Rubisco酶(暗反应中的关键酶,催化CO2的固定)含量进行了测定。图1为中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为不同氮处理下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Rubisco酶含量测定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NMg等元素,通过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促进了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用于暗反应。合成叶绿素和Rubisco酶都需要消耗氮素,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

2)与高光照强度条件下相比,低光照强度下(小于600单位)野生型水稻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有大气CO2浓度下,饱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不再受光能限制,主要受Rubisco酶催化效率影响,推测突变体水稻在240N条件下最大光合速率较120N__________(高,不变,低)。

4)饱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只有19%,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种有利于氮素在光合系统内合理重新分配、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或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hm2·a)请回答

1)丰富度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入侵区。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关系。

3)研究发现: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

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Ⅳ代表蛋白质, 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肪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Ⅳ

C.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Ⅳ和Ⅴ的含量有关

D.Ⅱ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