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某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Ⅳ-1和Ⅳ-2近亲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Ⅱ代所有个体都是杂合子

B.Ⅲ代的女性中也可能有杂合子

C.-2是杂合子的概率可以是1/61/2

D.Ⅱ代以后的所有外来婚配者都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 该图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Ⅱ-2、Ⅱ-3、Ⅱ-4、Ⅱ-5都是杂合子Aa。由于Ⅳ-1和Ⅳ-2近亲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8,即Ⅳ-1和Ⅳ-2基因型都必须有Aa的可能性,且同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a×b=1/1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Ⅳ-1和Ⅳ-2近亲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8,可以推知二者同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a×b=1/12,所以a=1/2b=1/6a=1/3b=1/4(或相反“a=1/6b=1/2a=1/4b=1/3”)。若a=1/2b=1/6(或a=1/6b=1/2),通过推算得出的亲代基因型与图中亲代基因型不相符,可以排除,得出Ⅳ-1和Ⅳ-2同时是携带者的概率只能是a=1/3b=1/4(或a=1/4b=1/3)这一种情况,C错误;Ⅱ-2、Ⅱ-3、Ⅱ-4、Ⅱ-5都是杂合子,但Ⅱ-1是纯合子,A错误;Ⅲ代中的女性都是纯合子,正好与题目吻合,B错误,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酵母菌置于葡萄糖溶液中制成酵母菌悬液并分别转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一个锥形瓶接入溶解氧传感器,另一个接入二氧化碳传感器。容器密闭后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如图甲所示。测得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与锥形瓶中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后,容器保持密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2时段,培养液中溶解氧的相对含量下降的速率逐渐减慢,说明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2时刻后,溶解氧的相对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t1时刻相比,t3时刻酵母菌消耗1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_________(填“多”“少”或“相当”)。

3)抽取t2时刻后的培养液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期,若往培养液中通入18O2,则酵母菌细胞的呼吸产物中,含l8O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D表示信息分子,①②表示

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3)A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___________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_信号,下丘脑兴奋,通过___________调节,引起骨骼肌战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3的甲、乙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2和Ⅰ-1

C.-21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4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男孩概率是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种子萌发时,幼苗顶端的“弯钩是由于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该侧生长而出现的。水杨酸(SA)和乙烯前体(ACC)对“弯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苗“弯钩”的形成与基因有关,与进化无关

B.SAACC均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SAACC对“弯钩的形成具有拮抗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体表分泌液中含有的多种抗菌肽类对土壤微生物是否具有抑制作用,进行了相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牛肉膏、蛋白胨、NaCl、水和___________制作固体培养基,并用___________法灭菌后,倒平板,获得固体培养基。

2)获得土壤沥出液后,利用___________法将沥出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上。

3)利用平板打孔法将蚯蚓体表分泌液注入平板上分散的孔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土壤沥出液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含有蚯蚓体表分泌液的培养基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菌落周围出现不变红的透明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使用___________法分离分泌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抗菌肽类,最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___的肽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来研究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照强度分别对植物甲、乙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所示(整个过程呼吸强度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获得图二中AB的值,图一装置应放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溶液A应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c点时,限制植物甲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若要用图一装置来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甲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则溶液A应为_______

4)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比植物甲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______(填多或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表明从母瘤分离脱落的癌细胞首先要与正常细胞粘附才能转移。为研究物质X对癌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培养瓶若干个、液体培养基、物质X、癌细胞细胞株、内皮细胞悬液、CO2培养箱、PBS溶液(用于洗去未粘附的细胞)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培养液成分变化对培养物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取培养瓶若干个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液体培养基和内皮细胞悬液,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培养瓶中铺满单层内皮细胞。

_____

同时分别_____。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用PBS溶液洗去未贴壁的细胞,测定相关值并计算细胞粘附率。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下图为实验所测得的细胞粘附率,请根据图示结果,用文字描述该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结果:_____

结论:_____

3)分析与讨论

实验用的癌细胞细胞株可以通过_____法建立。获取癌细胞时需用_____处理癌细胞株,将癌细胞转入含内皮细胞的培养瓶后所进行的培养称为_____培养。

导致癌细胞从母瘤分离脱落的原因可能是_____。根据实验可推测:物质X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率,来达到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把绿叶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在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不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

A.BB.AC.CD.以上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