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单体a种类有4种
B.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C结构的多样性造成的
C.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①过程
D.图中X代表N、P元素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A是DNA,a是脱氧核苷酸,B是mRNA,b是核糖核苷酸,C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①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

解答 解:A、a是脱氧核苷酸,由于DNA中含有4种碱基,组成4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
B、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
C、人类的白化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C正确;
D、组成核酸的元素有C、H、O、N、P,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示箭头和元素组成信息判断字母表示的物质以及箭头表示的生理过程,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人工传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代进行自交所得F2的性状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F2代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DD、Dd、dd,且比值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査,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B.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野生型开红花.对红花植株的雌蕊和雄蕊诱变处理,在大量的子代中发现甲、乙两株白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子代植株中只出现两株白化植株,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
(2)用甲、乙两白花植株做父本分别与野生型红花植株杂交,单株统计后代.若子一代均为红花,说明白花为隐性性状.若子一代全为白花或出现白花:红花=1:1,则说明白花为显性性状.
(3)假定白花为隐性性状,让甲、乙两白花株植物杂交,若子一代全为白花,说明甲、乙白花突变为同一基因突变;若子一代全为红花,说明甲、乙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突变基因控制.
(4)假定甲、乙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红花,将该红花植株单株自交,单独统计后代,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9:7,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1:1,请写出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或AAbb:AaBb:aaBB=1:2:1)(根据需要,相关基因可依次选用A、a、B、b、C、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以及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定时间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B.DNA和RNA除空间结构不同外,在物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的种类不同
C.人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其化学成分不断更新,细胞核中不会发生DNA复制和翻译
D.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血细胞,一个造血干细胞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可进行多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①一个四分体
②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表列出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显示科学家如何承前启后进行科学研究,以促使生物学的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年份科学家历史事件
1920s格里菲思
(F.Gliffith)
发现非致命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死亡的致命的s型肺炎双球菌一起
培育后,R型细菌转化为S型,且该特征可以遗传.
1940s艾弗里
(O.Avery)
取一份s型细菌的提取物做以下处理:
①毁坏其蛋白质,与非致命的R型细菌一起培育,再测试所得细菌
的致命性;②毁坏其蛋白质及RNA,与非致命的R型细菌一起培育,
再测试所得细菌的致命性;③毁坏其蛋白质、RAN及DNA,与非致
命的R型细茵一起培育,再测试所得细茵的致命性.
1940s沃森和克里克
(Watson&Crick)
确定DNA的分子结构.
(1)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死亡的S细菌中存在某种遗传(转化)因子.
 (2)根据你的生物学知识,可以预测艾弗里的实验中,处理①与处理②的结果是培育的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处理③的结果是培育的R型细菌不会变成S型细菌.
(3)写出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4)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分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选择了DNA作为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保证其稳定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其能精确复制,碱基对的不同排列序列蕴藏了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些都是作为遗传物质必要的特点.
(5)举一个例子说明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在推动生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为揭示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提供了线索;DNA结构的提出,为基因工程的出现提供了可能;DNA双旋结构的提出,为揭示基因表达和变异的机理打造了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B.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
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