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染色体形态和DNA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①的主要成分是DNA____________

2)图乙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它体现出DNA独特的____________结构,该结构能为DNA复制提供精确的____________

3)若图丙为某基因的一个片段,请写出②自上向下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若其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____,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 双螺旋 模板 TCAC 基因突变 原材料

【解析】

图甲中的①表示染色体,图乙表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示意图,图丙是DNA结构的平面图,②表示该链上的碱基序列。

1)图甲中①是染色体,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图乙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它体现出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结构能为DNA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3)若图丙为某基因的一个片段,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配对、GC配对,②链自上向下的碱基序列是TCAC。若DNA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等这种变异称为基因突变;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农民为了达到高产目的通常在水稻种植时使用氮肥,然而在生产上常常会出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产效果不显著的现象。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Rubisco酶(参与碳(暗)反应的关键酶)及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请回答问题:

1NO3-NH4+是土壤中主要的氮素,可以逆浓度梯度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吸收进入植物根系运送到植物体各个部位,用以合成含氮物质,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____________等。

2)科研人员研究高施氮量条件下Rubisco酶及碳反应速率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1分析,在高施氮量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ubisco酶含量____________,而碳反应速率无明显增长,推测Rubisco酶催化碳反应的效率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Rubisco酶是一种双功能酶,其作用过程如图2所示。

图中①代表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___。据图2分析,Rubisco酶作为双功能酶,一方面可以催化碳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催化C5与CO2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完成过氧化氢体内反应,最终在线粒体产生CO2并释放,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光呼吸。有人提出,光呼吸速率增强也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请结合以上材料阐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凤梨草莓是一种外形酷似草莓,口感酷似凤梨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下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野生草莓品系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野生绿色草莓的叶片离体组织培养成四倍体试管苗的过程,应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技术,此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中欲将目的基因导人四倍体草莓试管苗,获得抗虫草莓,通常要用到农杆菌,该过程中首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____________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除了该方法之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还____________

3)要想通过上述过程获得具有凤梨口味的抗虫草莓新品种,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抗虫草莓和凤梨草莓进行杂交的方法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工程技术角度考虑,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德国景天可以生活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

1)植物适应不同环境有不同代谢途径,图1为两类常见的碳固定模式。

据图分析,模式一和二都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_______转变成糖类。除此以外,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还有许多共同点,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点:_______

2)为确定德国景天的碳固定模式,研究人员将德国景天分为甲、乙两组,一次性浇足水后,甲组正常浇水,乙组停止浇水,每隔10天,测定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和PEP羧化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

据实验结果分析,德国景天的碳固定模式为________,请从下列证据中,选出所有支持判断的证据_______

①甲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且无明显变化

②乙组胞间CO2浓度明显降低,且低于实验初期

③甲组的PEP羧化酶活性较低,且无明显变化

④乙组PEP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实验初期

3)综合上述研究,请对德国景天为何能适应高温、干旱作出解释: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伴随着有趣的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对噬菌体的入侵和扩散策略进行了研究。

1)噬菌体M能侵染枯草杆菌,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这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________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

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_______

3)在上述三个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测定180min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科研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S菌的受体蛋白T,将标记的S菌与无标记的R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请对(3)中的结果作出进一步解释:_______

5)噬菌体MR菌的入侵,体现了噬菌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自然界中很多病毒也有各自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意义是增大宿主范围,有利于其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和图2,该生态系统未呈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图2表示用TTX物质处理神经细胞后,得到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ac段主要是Na+外流引起的

B.1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为负值

C.1ce段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此过程需要消耗ATP

D.2TTX物质可能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时期。(填字母)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__;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________(能、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____,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________点才开始变化。

(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________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