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弱光(50%15%自然光)胁迫对“白沙1016”与“花育22号”两个品种的花生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测定数据如下表1与图1,回答下列问题:

1RuBP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__________(光反应/暗反应),据此推测RuBP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_____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_______(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

2)据1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作套种是我国花生种植的方式之一。据1结果分析,__________(白沙1016/花育22号)最适合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理由是:________

【答案】暗反应 基质 电子显微镜 花生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光 花育22 弱光下“白沙1016”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花育22号”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不明显

【解析】

从图1示可以看出:白沙1016”花育22号在100%自然光照下RuBP羧化酶活性最高,高于50%自然光照,高于15%自然光照。白沙1016”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较而“花育22号”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

1RuBP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据此推测RuBP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2)据表1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花生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光。

3)间作套种是我国花生种植的方式之一。据图1结果分析,花育22号最适合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原因弱光下白沙1016”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花育22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不明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某物质或结构的数量部分变化曲线;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作用机理如图二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代表的细胞分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段可以表示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二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有丝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_____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进行。

(4)粘连蛋白、SGO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时期

C. 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

D. 染色体交叉互换等基因重组都发生在cd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YYrr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_诱导融合,共可产生_________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仅考虑两两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再经培养可以得到_____种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玉米新品种。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

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酶处理后得到____________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钠钾泵又称钠钾ATP,它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钾泵由附着在细胞膜上的核糖体合成

B.钠钾泵能维持神经细胞内低Na+K+的环境,维持其静息电位

C.钠钾泵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功能

D.Na+K+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甲表示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图甲中a点对应温度时淀粉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2)图乙实验升高某一温度后,d点位置并没有移动,原因是___

3)图乙中c点处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不同,可将细胞进行相应分组。下图甲、乙、丙三组是成年褐鼠睾丸中细胞数量的抽样统计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都能形成四分体

B.乙组细胞仅部分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丙组细胞都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睾丸中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只有图中三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匈牙利学者拜尔在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 合成“影响”不需要光

B. 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 并能向下部传递

C. 顶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D.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将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放在装有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以白炽灯为光源,匀速缓慢移动光源,增大光源和容器之间的距离,测定容器中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氧气产生的同时,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分析,小麦幼苗在_____点时积累的有机物达到最大值。在C点时,小麦幼苗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容器中氧气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同学甲由此得出了光照强度降低会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减弱的结论;同学乙认为该实验无法得出这一结论,同学乙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