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 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________

4)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3)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 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 AB 两重性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解析】

根据图甲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据图乙分析,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不同,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大于茎;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根的最适宜浓度;CD两点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是对茎的促进作用相同。

(1)若幼苗的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n,且促进生长的效应也应该小于n,综合这两点,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且促进根的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过来运输,根据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的M和N端应该与对照组相反,其他处理同对照组,结果是接受块没有放射性出现,如图所示:

4)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Ⅰ.如图1表示pH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b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预期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增加a-淀粉酶的量,则d点不移动,e点上移

B.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C.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D.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右移,e点下移图

Ⅱ.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反应物充足),甲、乙、丙、丁各加入了1单位的淀粉酶,分别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淀粉的剩余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酶的活性可以用________的比值来表示,该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范围)。

2)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两过程的场所、原料均不同

B.甲、乙两过程中均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甲、乙两过程中酶作用机理相同,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D.甲过程最终形成的两个产物是相同的,乙过程所产生的图示两个产物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 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 长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下列有关光合和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条件下植物可以正常生长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光强和二氧化碳浓度,自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无关变量是温度

C.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用植物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来表示

D.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光强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B表示人体某生理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产热量或散热量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从温暖到寒冷,则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B.若该图表示从寒冷到温暖,则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C.若该图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则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

D.若该图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过程,则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区将鸭子引入稻田捕食蝗虫,有效避免了蝗灾的发生。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C.AB段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为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O003t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生成[H]最多

B.1分子葡萄糖比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多

C.丙酮酸转变成二氧化碳不需要水的参与

D.[H]与氧结合形成水都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花刺病(下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艳的黄色花朵和满身的刺而得名,是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黄花刺茄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和水分作为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入侵物种。我国于198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该物种,后续十几年间,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该物种。

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刺茄入侵对当地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