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关键是该实验证明了(  )
A.P元素只能用来标记DNA
B.侵染进入细菌的只是噬菌体的DNA
C.蛋白质分子中一般含有S元素
D.细菌中具有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核糖体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据此答题.

解答 解:A、P元素只能用来标记噬菌体的DNA,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结论,A错误;
B、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检测放射性,最终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胞时,进入细菌的只有噬菌体的DNA,B正确;
C、部分蛋白质含有S元素,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结论,C错误;
D、细菌中具有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核糖体,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秦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为某地森林中植物的分布情况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称为群落.
(2)从该图可知,该地植物的空间结构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图中高大的乔木生长最旺盛,与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依次分布在不同的层次,这种结构的重要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如果由于火灾导致该森林被破坏,但经若干年后,该森林又可慢慢恢复,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5)假如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图2所示的食物网:
①若要在短期内,让猫头鹰的数量明显增加,则应把能量集中引向的食物链是草→兔→猫头鹰.
②若把该食物网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食物网中数量首先发生改变的生物是食虫鸟,改变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再趋于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组成不包括(  )
A.细胞内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1.
(1)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2)图1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A.
A.1与6 B.2与5  C.2与3  D.4与5
(3)判断图1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表达的相同基因最多,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少.
(4)图2中现欲研究基因1和基因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B.

(5)如图3是表达新基因用的质粒的示意图,若要将新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的A(黑色部分)处,则切割基因时可用的限制酶是C.
A.HindⅢB.EcoRⅠC.EcoB       D.PstⅠ
(6)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筛选,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他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代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C.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D.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1表示某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的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3是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O2与O2量的变化图.

(1)图1中b的名称是线粒体,③的名称是丙酮酸,②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液泡.
(2)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图甲叶肉细胞中a的光反应(或光合作用)过程很难进行.在此种情况下,可适当采取降温措施,抑制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过程的速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近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若在图2所示条件下,因雾霾天气的影响,光照强度由原来的8klx降为4klx,则每小时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是原来8klx情况下的$\frac{2}{3}$(填比例).
(4)图3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c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该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
(5)植物的气孔一般长约7~30μm,宽约1~6μm,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小则1-90μm不等.据此分析,雾霾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有怎样的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可能导致部分气孔被堵塞,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光合速率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某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
B.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
C.种群数列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
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转运到细胞外
C.图乙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统计该中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23个
D.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细胞,应计左线和下线上的细胞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