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将一个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下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a×05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

【答案】ABC

【解析】

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N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则A=T=aG=C=m-2a/2。图Ⅰ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Ⅱ两种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4个,有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经过复制形成的,B错误;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2a/2C错误;

D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1-2D正确。

故选AB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糖类,若Y内的货物为水解酶,则结构⑤为溶酶体

B.蛋白质A和蛋白质B的结合是特异的,能够保证囊泡内货物精确运输,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运输都需要这种机制

C.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酵母菌,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中大量积累,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参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

D.①中存在DNA和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中也会有此类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甲,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如图乙),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罝于膜外,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突变型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紫眼基因pr、粗糙眼基因ru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的三条染色体之间可发生自由组合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3号染色体部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可能有基因wpr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201月,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经研究发现导致这种肺炎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图1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出呼吸急促。哺乳动物血液中CO2O2浓度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图2展示了血液中CO2浓度增高引起的调节过程:

1)图1所示,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N”构成的内核与外侧的囊膜共同组成,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病毒的_______________酶,再利用该酶完成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再次侵染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囊膜蛋白“S”可以和宿主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相结合,进一步介导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囊膜能够与细胞膜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导致肺部呼吸困难,机体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血液中CO2浓度增加,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呼吸急促,请结合图2写出此神经调节过程中由外周化学感受器参与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来治疗危重症患者,疗效较好,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鼠群中毛色相关基因A(控制灰色)的频率变化曲线图,其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已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Aa使其频率发生变化

B.6~16年间鼠种群发生进化,第16年时形成新物种

C.若第16~22年间鼠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鼠群中灰色雄鼠占总数的90%

D.该种群中灰色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比黑色鼠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途径如图所示。对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内容只包括图中的①②③

B. 图中③④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 图中①⑤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②过程是RNA聚合酶

D. 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存在图中①②③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