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电阻R=16Ω,当电键K断开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是1W,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是0.125W,当K闭合时,R消耗的功率是0.64W,求: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键K闭合时,灯泡L消耗的功率.

分析 (1)当电键K断开时,根据电功率公式P=I2R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由P=I2r求电源的内阻.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电源的电动势.
(2)当K闭合时,根据电功率公式P=I2R求出电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总电流,求得灯泡L的电流,最后由P=UI求L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1)当电键K断开时,根据PR=I2R得:
  I=$\sqrt{\frac{{P}_{R}}{R}}$=$\sqrt{\frac{1}{16}}$=0.25A
由Pr=I2r得 r=$\frac{{P}_{r}}{{I}^{2}}$=$\frac{0.125}{0.2{5}^{2}}$=2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R+r)=0.25×(16+2)V=4.5V
(2)当K闭合时,由PR′=$\frac{{U}^{2}}{R}$得
   U=$\sqrt{R{P}_{R}′}$=$\sqrt{16×0.64}$V=3.2V
电路中总电流 I=$\frac{E-U}{r}$=$\frac{4.5-3.2}{2}$=0.65A
流过R的电流 IR=$\frac{U}{R}$=$\frac{3.2}{16}$=0.2A
故流过灯泡L的电流 IL=I-IR=0.45A
灯泡L消耗的功率 PL=UIL=3.2×0.45W=1.44W
答:
(1)电源的电动势是4.5V,内阻是2Ω;
(2)电键K闭合时,灯泡L消耗的功率是1.44W.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电功率的两个公式P=I2R=$\frac{{U}^{2}}{R}$,明确电路中各部分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灵活选取研究的电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大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倾角为θ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其顶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的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P挡住小球,此时弹簧没有发生形变,如图所示.若挡板P以加速度a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且弹簧与斜面始终保持平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小球与挡板刚好分离时(  )
A.弹簧弹力大小为mgsinθ
B.小球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为$\frac{{m}^{2}gsinθ(gsinθ-a)}{2k}$
D.小球运动的时间为$\sqrt{\frac{2m(gsinθ-a)}{k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运动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则(  )
A.物体的速度一定逐渐减小
B.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C.物体的速度可能逐渐增大,直至做匀速运动
D.物体的速度可能逐渐减小,直至做匀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2000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123.58km,直线距离109km,不借助任何漂浮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overline{v}$约是0.61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m/s,100m约需的时间t0为0.0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BD(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天平及砝码D.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通过图线斜率求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v2与h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速度平方,则斜率表示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位移为4m时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若物体运动总位移为12m,全过程所用时间为6s,物体在加速阶段速度为2m/s2;物体在减速阶段加速度为-1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至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G.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并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至O位置.
(2)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F(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DCABEG(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若μ=0.3,F=20牛,θ=30°,求:
(1)画出受力图    (2)支持力FN;   (3)摩擦力Ff;      (4)加速度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