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 内由0 增加到100 m/s;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

B. 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

C. 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D. 火箭运动的比汽车快

【答案】A

【解析】

根据得:火箭的加速度am/s2=10m/s2,汽车的加速度a m/s2=12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为a=12m/s2,由此可知汽车的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故A正确,D错误;2.5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v=v-v0=0-30 =-30m/s,故B错误;10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v=v-v0=100-0m/s=100m/s,故C错误;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A. 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板一定带正电荷

B. 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C. 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D. 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拴接一小物块,小物块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当小物块位于O点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将小物块向右移到a点,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物块最终停在O点左侧的b(图中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在b点处于平衡状态

B. Ob的过程中,小物块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 小物块在O点时的速度最大

D. ab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C1=4.7×10-3F,C2=9.4×10-3F,电阻R1=5kΩ,R2=1kΩ,电源电动势E=6V,内阻不计,最初电键S1S2断开,电容器不带电求:

(1)先闭合电键S1,稳定后电容器C1右板带什么电,C2左板带什么电,两电荷量的大小关系?

(2)再闭合电键S2,通过电流表等效电流的方向和在此过程中通过电流表的电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逸出不可认为是瞬时的

D. 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车上固定光滑斜面和连有轻弹簧的挡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自由端恰在C点,总质量为M=2 kg。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A点到B点的竖直高度为h=1.8 m,BC长度为L=3 m,BD段光滑。g10 m/s2。求在运动过程中:

(1)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2)物块第二次到达C点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的某种玻璃的表面,代表入射角,则 (  )

A.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

B. 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C. 无论入射角为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

D. 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95日晚,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进行的第13届全运会200米决赛中,浙江选手谢震业以2020的出色成绩获得冠军,广东选手梁劲生以2074获得亚军。请结合田径的规则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位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

B. 两位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均为

C. 谢震业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D. 最后冲线时一定是谢震业的瞬时速度比梁劲生的瞬时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