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表示重核裂变的方程是(  )
A、
 
2
1
H+
 
3
1
H→
 
4
2
He+
 
1
0
n
B、
 
30
15
P→
 
30
14
Si+
 
0
1
e
C、
 
14
7
N+
 
4
2
He→
 
17
8
O+
 
1
1
H
D、
 
235
92
U+
 
1
0
n→
 
90
38
Si
 
136
34
Xe+10
 
1
0
n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铀核(
 
238
92
U
)衰变为铅核(
 
206
82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E、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
 
14
6
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
 
14
6
C的
1
4
,已知
 
14
6
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α粒子轰击氩40(
 
40
18
Ar
)时,生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该新核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分别是(  )
A、19个和44个
B、20个和23个
C、43个和20个
D、44个和19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由于放射性元素
 
237
  93
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已知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
 
237
  93
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
 
209
  83
Bi,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
 
209
  83
Bi的原子核比
 
237
  93
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
 
209
  83
Bi的原子核比
 
237
  93
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B、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子数减少了4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
 
235
92
U+
 
1
0
n→
 
90
38
Sr+
 
136
54
Xe+10
 
1
0
n,
 
2
1
H+
 
3
1
H→
 
4
2
He+
 
1
0
n,
关于这两个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①属于α衰变
B、方程②属于轻核聚变
C、方程①的核反应是太阳能的源泉
D、方程②中的
 
3
1
H与
 
3
2
He互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235
92
U+
 
1
0
n→
 
90
38
Sr+
 
136
54
Xe+10
 
1
0
n
B、
 
14
7
N+
 
4
2
He→
 
17
8
O+
 
1
1
H
C、
 
2
1
H+
 
3
1
H→
 
4
2
He+
 
1
0
n
D、
 
238
92
U→
 
234
90
U+
 
4
2
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之处是(  )
A、数字信号在大小上不连续,时间上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B、数字信号在大小上连续,时间上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C、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D、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上,人眼位于坐标点(3,0)上,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介于坐标(0,3)和(-1,3)之间.今有一发光点P从坐标原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此过程中P点在下列哪个区间运动时,人眼可以从平南镜中观察到P点的像(  )
A、0→-1区间B、-1→-3区间C、-3→-5区间D、-5→-∞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