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在相同的温度下,液体的扩散速度要比固体的扩散速度快
D.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2)(6分)太空宇航员的航天服能保持与外界绝热,为宇航员提供适宜的环境。若在地面上航天服内气体的压强为P0,体积为2 L,温度为T0,到达太空后由于外部气压降低,航天服急剧膨胀,内部气体体积增大为4 L。(视所研究气体为理想气体)
①宇航员由地面到太空的过程中,若不采取任何措施,航天服内气体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为使航天服内气体保持恒温,应给内部气体     (选填“制冷”或“加热”)。
②试求在太空航天服内气体的压强。

(1)CD(2)减小 P2 = 0.5 P0

解析试题分析:(1) 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大,水气蒸发也就越慢,人就感受到越潮湿,故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但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错误;在相同的温度下,液体的扩散速度要比固体的扩散速度快C正确;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D正确  2分
(2)解:
①减小(2分) 加热(1分)
P1 = P0 V1 = 2L  V2 =" 4" L
由玻意耳定律得:P1Vl = P2V2  2分
解得P2 = 0.5 P0 1分
考点: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和玻意耳定律
点评:切记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它能反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1只、2只、3只、4只、5只杯子下落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①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猜想假设
猜想假设
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

②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匀速
匀速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X=
1.937
1.937

③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匀速
匀速
运动.
④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定性说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球A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滑下,轨道末端水平,A离开轨道末端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试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总是同时落地
(1)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竖直方向分运动是
 

(2)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本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C.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3)如图(b)为该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g=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o=
 
m/s,小球过B点的速率VB=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1 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

B.查德戚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

C.衰变说明了粒子(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碰撞前后两个物体mv的矢量和保持不变

   (2)如图20所示,A、B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为3 kg,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与B发生碰撞,碰前的A速度变化如图21中图线T所示,碰后A、B的速度变化分别如图线Ⅱ、Ⅲ所示,g取10 m/s 2,求:

①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②判断A、B间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的运动就是要打破一切不均衡性,使之均衡

C.表面张力是液体附着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的张力

D.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和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E.做功是改变内能的唯一方式,做功的多少只由物体的初末状态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1只、2只、3只、4只、5只杯子下落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①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②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X=______.
③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④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定性说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