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所示,两物块A、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利用光电门验证A、B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板的宽度如图乙所示,遮光板的宽度d=
5.2
5.2
mm.
(2)测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用刻度尺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光电门1记录了遮光条遮光的时间为△t1,光电门2记录了遮光条遮光的时间为△t2,重力加速度为g.则系统的动能增加量△Ek=
1
2
(mA+mB)[(
d
△t2
)
2
-(
d
△t1
)
2
]
1
2
(mA+mB)[(
d
△t2
)
2
-(
d
△t1
)
2
]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
(mB-mA)gH
(mB-mA)gH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Ek=△Ep,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实验中发现总有△Ek<△Ep,可能的原因是
滑轮与轴间的摩擦、空气阻力
滑轮与轴间的摩擦、空气阻力
.(至少写出两条)
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系统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出系统动能的增加量,通过B的重力势能减小,A的重力势能增加,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3)误差形成的原因可能有滑轮的质量不能忽略,滑轮与轴的摩擦,绳子的质量、空气阻力.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mm+0.1×2mm=5.2mm.
(2)系统的初速度v1=
d
t1
,末速度v2=
d
t2
,则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
1
2
(mA+mB)[(
d
△t2
)
2
-(
d
△t1
)
2
].
B的重力势能减小,A的重力势能增加,则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B-mA)gH.
(3)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的可能原因有:滑轮与轴间的摩擦、空气阻力等.
故答案为:(1)5.2
(2)
1
2
(mA+mB)[(
d
△t2
)
2
-(
d
△t1
)
2
],(mB-mA)gH
(3)滑轮的质量不能忽略,滑轮与轴的摩擦,绳子的质量、空气阻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两物块A、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利用光电门验证A、B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板的宽度如图乙所示,遮光板的宽度d=_________mm。

 (2)测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mA<mB,用刻度尺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光电门1记录遮光条遮光时间为Δt1,光电门2记录了遮光条遮光时间为Δt2,重力加速度为g.则系统的动能增加量ΔEk=___________,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___________,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ΔEkEp,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实验中发现总有ΔEkEp,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至少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甲所示,两物块A、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利用光电门验证A、B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板的宽度如图乙所示,遮光板的宽度d=______mm.
(2)测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用刻度尺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光电门1记录了遮光条遮光的时间为△t1,光电门2记录了遮光条遮光的时间为△t2,重力加速度为g.则系统的动能增加量△Ek=______,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_____,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Ek=△Ep,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实验中发现总有△Ek<△Ep,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质量分别为的两物块,且>,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现将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两物块刚好做匀速运动。如果互换两物块,按图乙所示,放于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       (    )

       A.g                  B.g

       C.g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质量分别为的两物块,且>,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现将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两物块刚好做匀速运动。如果互换两物块,按图乙所示,放于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                                   (    )

       A.g                  B.g

       C.g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