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8?南开区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1=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质元B,在它左边的质元A恰好位于负最大位移处,如图所示.在t2=0.6s时,质元A第二次出现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则(  )
分析:在t2=0.6s时,经过的时间是1.5倍周期,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正向最大位移处,t1=0.6s=1.5T求出周期.读出波长,由波速公式v=
λ
T
求出波速;
波从图示位置传到C点的时间为0.5T,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倍数关系,分析C点的状态.根据C、D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判断振动情况的关系.
解答:解:
A、由题,t=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则有1.5T=t,得到周期T=0.4s,由图读出波长为λ=2m,则波速为v=5m/s.故A错误.
B、C,B点与C点间距离等于0.5个波长,则波从B传到C所用时间为0.5T=0.2s,则t2=0.6s时,质点C振动了0.4s=T,而质点C起振方向向上,则t2=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下运动.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看出,B和D的距离等于1
1
2
波长,相当于
1
2
波长,则当质点D第一次出现在正最大位移处时,结合波形可知,质点B恰好在波谷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从时间的角度研究周期,从空间的角度研究波长.两点平衡位置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可分析振动情况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南开区模拟)如图所示,一玩滚轴溜冰的小孩(可视作质点)质量为m=30kg,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平抛,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1.0m,对应圆心角为θ=106°,平台与AB连线的高度差为h=0.8m  (计算中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
(2)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对轨道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南开区模拟)如图所示,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a、b、c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再将三者并联,接在220V,50Hz的交变电压两端,三只灯泡亮度相同.若将交变电压改为220V,25Hz,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南开区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N相接,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弹簧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劲度系数k=1300N/m,自然长度L0=0.5m,均匀金属杆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成,迎风板面积S=0.5m2,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无摩擦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限流电阻的阻值R=1Ω,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阻r=0.5Ω.合上开关,没有风吹时,弹簧处于原长,电压表的示数U1=3.0V;如果某时刻由于风吹使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电压表的示数变为U2=2.0V,求:
(1)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
(2)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
(3)若风(运动的空气)与迎风板作用后速度变为零,已知装置所在处的空气密度为1.3kg/m3,求风速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南开区模拟)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某人造卫星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且r<5R,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在某时刻,该人造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则到下一次通过该建筑物正上方所需时间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