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一艘小船上有一个人坐在船的前端,人和船的总质量为M,该人手中握住一根绳子,以恒力F拉绳,使船自静止起向右运动位移为s(阻力不计).图甲情况,绳的另-端固定在岸的木桩上;图乙情况,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固定在船上;图丙情况,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艘质量也为M的船上.求:

(1)图甲情况下船的末速度;
(1)图乙情况的船的末速度;
(2)图丙情况的船的末速度.

分析 分别分析三种情况下船受拉力情况,明确三种情况下的拉力做功情况;再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得末速度.

解答 解:(1)在图甲情况中,把人和船看成一个整体分析,人和船的总质量为M,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F,船的位移s是对地位移为:
$Fs=\frac{1}{2}Mv_1^2-0$,
得:v1=$\sqrt{\frac{2Fs}{M}}$                                              
(2)在图乙情况中,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2F(人受到向右F的拉力,船也受到向右F的拉力),有:
$2Fs=\frac{1}{2}Mv_2^2-0$,
得:$v{\;}_2=\sqrt{\frac{2×2Fs}{M}}=2\sqrt{\frac{Fs}{M}}$                    
(3)在图丙情况中,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F,船的位移s是对地位移,有:
$Fs=\frac{1}{2}Mv_3^2-0$,
得:v3=$\sqrt{\frac{2Fs}{M}}$、
答:(1)图甲中的末速度为$\sqrt{\frac{2Fs}{M}}$;
(2)图乙中的末速度为2$\sqrt{\frac{Fs}{M}}$;
(3)图丙中的末速度为$\sqrt{\frac{2Fs}{M}}$

点评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物体受力情况,做好受力分析,再找到对应的初末状态,即可由动能定理求解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B.玻尔原子模型中电子的轨道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C.康普顿效应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O点垂直AD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sqrt{2}$,AB=BC=8cm,OA=2cm,∠OAB=60°.
(1)画出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的光路图.
(2)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的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金属板A、B中间开有小孔,小孔的连线沿水平放置的金属板C、D的中间线,粒子源P可以间断地产生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初速不计),粒子在A、B间被加速后,再进入金属板C、D间偏转并均能从此电场中射出.已知金属板A、B间的电压UAB=U0,金属板C、D长度为L,间距d=$\frac{\sqrt{3}}{3}$L.两板之间的电压UCD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金属板C、D右侧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均匀磁场分布在图示的半环形带中,该环带的内、外圆心与金属板C、D的中心O点重合,磁感应强度B0=$\sqrt{\frac{24m{U}_{0}}{q{L}^{2}}}$,内圆半径R1=$\frac{\sqrt{3}}{3}$L.已知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远小于电场变化的周期(电场变化的周期T未知),粒子重力不计.

(1)求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最大距离;
(2)若所有粒子均不能从环形磁场的右侧穿出,求环带磁场的最小宽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有一个大塑料圆环固定在水平面上,以圆环圆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上面套有两个带电小环1和小环2,小环2固定在圆环上某点(图中未画出且不影响小环1的转动),小环1原来在A点.现让小环1逆时针从A转到B点(如图a),在该过程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场强度x方向的分量Ex随θ变化的情况如图b所示,y方向的分量Ey随θ变化的情况如图c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环2一定在y轴上B.小环2可能在x轴上
C.小环1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D.小环2一定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选取一个摆线长约1m的单摆,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
Ⅱ.用米尺量出悬线长度,精确到毫米,作为摆长.
Ⅲ.放开小球让它来回摆动,用停表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动一次的时间.
Ⅳ.变更摆长,重做几次实验,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每次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并求出平均值.
(1)上述实验步骤有二点错误,请一一列举:
Ⅰ.测量摆球直径,摆长应为摆线长加摆球半径;
Ⅱ.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小于5°位置释放小球,经过最点时进行计时;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将单摆全部浸入水中做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变小.已知测得的单摆周期为T,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所受浮力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g=$\frac{{4π}^{2}L}{{T}^{2}}$+$\frac{F}{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
A.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B.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D.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A和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人站在A车上,两车均静止.若这个人从A车跳到B车,接着又跳回A车,仍与A车保持相对静止,则此时A车的速率(  )
A.等于零B.大于B车的速率C.小于B车的速率D.等于B车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上下不等宽的平行导轨,EF和GH部分导轨间的距离为L,PQ和MN部分的导轨间距为3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和cd的质量均为m,都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对金属杆ab施加一个沿导轨平面向上的作用力F,使其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同时cd处于静止状态,则F的大小为(  )
A.$\frac{2}{3}$mgB.mgC.$\frac{4}{3}$mgD.$\frac{3}{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