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质点的图象平行于t轴,乙质点的图象在0~3s内为直线,在3s~6s内为曲线.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在0~3s的初、末位置中点的速度为$\sqrt{10}$ m/s
B.乙在3s~6s时间内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C.乙在3s~6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 m/s
D.在0~3s内,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frac{25}{4}$m

分析 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斜率求出乙在0~3s内的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求出乙在0~3s的初、末位置中点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公式$\overline{v}$=$\frac{{v}_{0}+v}{2}$求.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由此求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

解答 解:A、乙在0~3s内的加速度为 a=$\frac{△v}{△t}$=$\frac{2-(-4)}{3}$=2m/s2.根据几何知识可得:0-3s内乙图象与t轴交点坐标为2s.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中点位置与初位置的距离 s=$\frac{1}{2}$($\frac{1}{2}$×4×2-$\frac{1}{2}$×2×1)=1.5m.1-2s内位移大小 x1=$\frac{1}{2}$×4×2m=4m.t=2s到中点位置的距离 s′=x1-s=4m-1.5m=2.5m.设乙在0~3s的初、末位置中点的速度为v,由v2=2as′,则得 v=$\sqrt{2as′}$=$\sqrt{2×2×2.5}$=$\sqrt{10}$m/s.故A正确.
B、乙在3s~6s时间内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
C、若乙在3s~6s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从2m/s减至0时,平均速度为 $\overline{v}$=$\frac{{v}_{0}+v}{2}$=$\frac{2+0}{2}$=1m/s.由于乙在3s~6s时间内的位移大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其平均速度大于1m/s,故C正确.
D、在0~3s内,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从t=0时起经过时间t两者速度相等,则有 v0乙+at=v,代入得-4+2t=1,解得 t=2.5s,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S=vt-(v0乙t+$\frac{1}{2}$at2),代入数据解得 S=$\frac{25}{4}$m.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是追及问题,要记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明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出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1、2、3三条虚线表示三个等势面,a、b是两等势面上的两点.现将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  )
A.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负功B.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C.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增加D.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设法使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正下方的盘子里,当听到水滴到盘子里的声音时恰有一滴水离开水龙头,而空中还有一滴水,从听到水碰盘子响声时启动秒表并从1开始数数,测出连续听到n次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为$\frac{h(n-1)_{\;}^{2}}{2{t}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是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的分布,A、B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B.这个电场可能是匀强电场
C.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D.A点电场比B点电场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如图所示,为一个均匀透明介质球,球心位于O点,半径为R.一束单色光从真空中沿DC方向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球上的C点,DC与AB的距离H=$\frac{\sqrt{3}R}{2}$.若该光束射入球体经一次反射后由E点再次折射回真空中,此时的出射光线刚好与入射光线平行,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i)介质球的折射率n;
(ii)光束从C点射入到从E点射出所经历的总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M是半径R=0.9m的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frac{1}{4}$光滑圆弧轨道,轨道上端切线水平,轨道下端竖直相切处放置竖直向上的弹簧枪,弹簧枪可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m=0.20kg的小钢珠.假设某次发射的小钢珠沿轨道内壁恰好能从M上端水平飞出,落至距M下方h=0.8m平面时,又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切入一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轨道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圆弧半径r=1m,圆心角θ=53°,小钢珠运动过程中阻力不计,g取l0m/s2,sin53°=0.8,cos53°=0.6.求:
(1)发射小钢珠前,弹簧枪弹簧的弹性势能EP
(2)从M上端飞出到A点的过程中,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s,
(3)小钢珠运动到AB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r,带等量电荷,电荷量为Q,则两球之间的静电力(  )
A.等于k$\frac{{Q}^{2}}{{r}^{2}}$B.等于k$\frac{{Q}^{2}}{9{r}^{2}}$C.可能大于k$\frac{{Q}^{2}}{9{r}^{2}}$D.一定小于k$\frac{{Q}^{2}}{9{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质量为m1=1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4kg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都静止.(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已知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轻质细杆上端固定在O处的水平转轴上,下端连接一质量可忽略的力传感器P(可测出细杆所受拉力或压力大小)和质量m=1kg的小球,小球恰好没有触及水平轨道.轻杆可绕O处的转轴无摩擦在竖直面内转动,小球的轨道半径R=0.5m.在水平轨道左侧某处A固定一高度H=1.5m的光滑曲面,曲面底端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质量与小球相同的物块从曲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物块滑到B处时与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连杆绕O点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AB间的距离s=1m,求物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力传感器显示的力的大小.
(2)多次改变光滑曲面在水平轨道左侧的位置并固定,每次都使物块从曲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若有两次小球通过最高点C时力传感器中显示力的大小都为6N,求这两次AB间的距离s1和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