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为零,则速度大小肯定不变
C.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D.加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量

分析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关系.根据这些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变,其大小也不变,故B正确.
CD、加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是增加的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可结合加速度的定义a=$\frac{△v}{△t}$加深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若线圈中产生恒定电流为I时,线圈间会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H=k1I(k1为常数),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IH,与其前后表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UH满足:UH=k2$\frac{{I}_{H}{B}_{H}}{d}$,式中k2为霍尔系数,d为霍尔元件前后两侧面间的距离.释放导体棒,棒最终匀速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电阻R1、R2的阻值均为R,霍尔元件及其他元件的阻值忽略不计.求:

(1)当导体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棒的速度v;
(2)导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电压表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装有氧气的钢瓶在17℃时,瓶上压强计的示数是9.5×105Pa;运到温度为-13℃时,压强计的示数是8×105Pa,这个钢瓶是否漏气?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B.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
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未来的出租车将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
A.压强增大,内能增大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C.压强减小,内能减小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E.压强增大,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两端连着物体A、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速度为v0,质量为m的子弹射入并嵌在物体A的中心,已知物体A的质量是物体B质量的$\frac{3}{4}$,子弹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frac{1}{4}$,则在以后的过程中,求:
(1)A物体的最大速度?
(2)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列静止在站台的火车,总质量60000kg,伴随着一声笛响,这列火车从站台缓慢开出,1min20s后显示其速度达到了72km/h,若火车做匀速加速直线运动,求火车在加速过程中的合外力要多大才能满足加速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10m,皮带轮的半径R=0.2m,皮带轮以角速度ω0=50rad/s顺时针匀速转动.现有一小物体(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放上传送带,到B点时速度刚好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0,越过B点后做平抛运动,已知B点到地面的高度h=5m,g=10m/s2,求:

(1)求传送带的速度v0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调整皮带轮的角速度为ω1=25rad/s.物块仍从A点无初速度放上,求物体离开B点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1,并在图2中作出S与ω的图象(作图时不需写出分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劲度系数k=800N/m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12kg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将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作用在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0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g=10m/s2,试求:
(1)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物体的速度vA
(2)此过程中物体A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