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种气体的温度是0℃,可以说(  )
A、气体中分子的温度是0℃B、气体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的温度一定高于0℃,运动慢的温度一定低于0℃,所以气体平均温度是0℃C、气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增加D、该气体分子平均速率是确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单摆的运动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线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②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摆球运动轨迹切向的分力
③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与振幅无关,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摆角不要太大
⑤在山脚下走时准确的摆钟移到高山上走时将变快.
A、①③④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伦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  )
A、T=2πr
GM
l
B、T=2πr
l
GM
C、T=
r
GM
l
D、T=2πl
r
G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先测出摆长l,后把单摆悬挂起来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摆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成为圆锥摆运动
D、测周期时,当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并数“1”,数到摆球第4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按下秒表,读出时间t,得周期T=
t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实验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摆球的质量偏大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C、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值偏小,可能是由于(  )
A、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未加小球半径B、计算摆长时,将悬线长加上小球直径C、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n+1次全振动D、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得小球的读数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为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①该摆摆长为
 
cm,周期为
 
s
②(单选题)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2.00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振动11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
(1)该摆摆长为
 
cm,秒表读数为
 
s.
(2)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B.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时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