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个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8-1-5 所示.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设第1 s内F的方向为正方向,则F在2 s内的冲量为_______;3 s内的冲量为________.(由F-t图线所围面积分析)

图8-1-5

10 N·s5 N·s


解析:

力F在2 s内的冲量等于0~2 s图线所围面积,即 I1=×2×10 N·s=10 N·s;在2~3 s力F为负值,即力的方向沿负方向,所以在2~3 s力F的冲量为负值,则力F在3 s内的冲量为I2=I1-×1×10 N·s=5 N·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物块M左侧与轻弹簧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物块M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现在对M施加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向右的水平拉力F,直到M开始向右运动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不变
不变
,水平面所受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先减小后增大
先减小后增大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减小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在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且速度刚好为0,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商丘三模)如图所示,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斜面体有三个光滑斜面AB、AC和CD.已知斜面AB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面AC与水平方向成
53°角,斜面CD与水平方向成30°角,A点与C点的竖直高度为h1=0.8m,C点与D点的竖直高度为h2=3.25m.在D点右侧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一端固定的轻质弹簧,自然长度时弹簧左端到D点的水平距离为s=3.8m.质量均为m=1kg的物体甲和乙同时从顶点A由静止释放,之后甲沿斜面AB下滑,乙沿AC下滑.在甲乙两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两物体运动中经过B点、C点、D点时,速度大小不改变,只改变方向.乙进入水平面后向右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0.25m,然后弹簧又将乙物体弹开,乙物体向左运动恰好到达D点停止,甲物体进入水平面后便向左运动最终停止.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乙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3)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物体是否同时滑到水平面上?
(4)若以释放甲乙物体时作为t=0时刻,作出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f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不要求写出作图依据,但要在图象中标明有关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斜面体有三个光滑斜面AB、AC和CD.已知斜面AB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面AC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面CD与水平方向成30°角,A点与C点的竖直高度为h1=0.8m,C点与D点的竖直高度为h2=3.25m.在B点左侧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一端固定的轻质弹簧,自然长度时弹簧右端到B点的水平距离为s=3.9m.质量均为m=1kg的物体甲和乙同时从顶点A由静止释放,之后甲沿斜面AB下滑,乙沿AC下滑.在甲乙两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两物体运动中经过B点、C点、D点时,速度大小不改变,只改变方向.甲进入水平面后向左运动压缩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0.1m,乙物体进入水平面后便向右运动最终停止.已知甲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甲物体最终停止位置距B点多远?
(3)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物体是否同时滑到水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保持θ角不变,使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物体始终未离开水平面),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  )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