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碑林区模拟)甲同学使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是操作步骤:
a.按图1安装器材;
b.松开铁夹,使重锤带动纸带下落;
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d.进行数据处理:
e.根据需要,在纸带上测量数据.
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a、c、b、e、d
a、c、b、e、d

②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从起始点O开始,将此后连续打出的7个点依次标为A、B、C、D…,

电火花计时器打F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为
1.15(1.14---1.16)
1.15(1.14---1.16)
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③如果已知重锤的质量为0.5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从打O点到打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0.35(0.34---0.35)
0.35(0.34---0.35)
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0.33(0.32---0.34)
0.33(0.32---0.34)
J.(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分析:①实验步骤要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要有利于操作和减小实验误差,在明确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奔着这个原则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据此可以求出点F的速度大小.
③根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起末点的速度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
解答:解:①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先安装实验器材,然后再进行实验,故具体步骤为:A、D、B、C、E、F.
答案为:a、c、b、e、d.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故C点的速度为:
vF=
xEG
2T
=
4.60cm
0.04s
=1.15m/s
,由于刻度尺在读数时需要估读,因此答案在1.14m/s-1.16m/s都正确.
故答案为:1.15(1.14---1.16).
③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大小,故有:
△Ep=mgsOF=0.35J,由于刻度尺在读数时需要估读,因此答案在0.34J---0.35J都正确.
故答案为:0.35(0.34---0.35).
动能增量为:
Ek=
1
2
m
v
2
F
-0=0.33J
,答案在0.32J---0.34J范围内均正确.
故答案为:0.33(0.32---0.34).
点评: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碑林区模拟)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S为一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碑林区模拟)运动员体能训练常用负重奔跑方式.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运动员负重奔跑的跑步机.已知运动员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质量),悬挂质量为m2的重物,人用力向后蹬使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洪山区模拟)我国降雨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有资料标明武汉市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260mm.在下雨天我们会明显感觉到雨点越大,雨点对雨伞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这一现象能否说明雨点越大,雨点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就越大呢?现已知雨点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点的最大横截面积成正比,与雨点下落的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比例系数).雨点接近地面时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若把雨点看作球形,其半径为r,球体的体积为
4πr3
3
,雨点的密度为ρ,求:
(1)雨点最终的运动速度vm.(用ρ、r、g、k表示)
(2)遇到的速度达到
vm
2
时,雨点的加速度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碑林区模拟)一汽车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迅速正确地使用制动器在最短距离内将车停住,称为紧急制动.设此过程中使汽车减速的阻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只与路面有关.已知该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紧急制动距离为25m;若在相同的路面上,该车以相同的速率在坡度(斜坡的竖直高度和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坡度)为1:10的斜坡上向下运动,则紧急制动距离将变为多少?(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