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5-138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ABCD,其A点与圆心等高,D点为轨道最高点.DB为竖直线,AC为水平线,AE为水平面.今使小球自A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点进入圆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总能保证小球最终通过最高点D,则小球在通过D点后    (    )
 

A.一定会落到水平面AE上
B.一定会再次落到圆轨道上
C.可能会落到水平而AE上
D.可能会再次落到圆轨道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中,一小组的同学测得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P(kPa) 101.3 111.2 123.5 138.7 158.3 184.3
V(ml) 10 9 8 7 6 5
(1)如图甲为实验器件.实验中气体的压强可以通过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的体积则通过
注射器
注射器
获得.
(2)利用DIS实验软件上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上述数据生成的PV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的曲线称为“等温线”.接着该组同学保持密闭的气体质量不变,又用热毛巾包着注射器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若将第二次测量的数据仍画在右图中,请你在图中画出第二次实验的等温线
(3)为了验证“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假设,该组同学利用上述数据作I/P-V图象,如下图丙所示,发现图线没通过原点,与横坐标有一段截距,请分析误差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学习了“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后,得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反过来我们可以利用该实验中的有关方案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的测量装置来研究两个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
(2)在滑块1上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
(3)在滑块2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
(4)用天平测出滑块1和滑块2的质量m1、m2
(5)把滑块1和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处于静止状态(v2=0),用滑块1以初速度v1与之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计算时间),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的挡光片碰前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和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2
(6)先根据以上所测数据计算滑块1碰撞前的速度,其表达式为v1=
L
t1
L
t1
,及碰后两者的共同速度,其表达式为v=
L
t2
L
t2
;再计算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并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的矢量和.
根据实验数据完成表格内容:(表中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m1=0.324kg    m2=0.181kg    L=1.00×10-3m

滑块1 滑块2 碰前系统动量kgms-1 碰后系统动量kgms-1
v1/ms-1 v/ms-1 v2/ms-1 v/ms-1 m1v1 m2v2 (m1+m2)v
1 0.290 0.184 0 0.184
0.0940
0.0940
0
0.0929
0.0929
2 0.426 0.269 0 0.269
0.138
0.138
0
0.136
0.136
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碰撞前后动量矢量和相等,即系统动量守恒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碰撞前后动量矢量和相等,即系统动量守恒
(7)若要证明上述碰撞是非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m1(
L
t1
)2
>(m1+m2(
L
t2
)2
m1(
L
t1
)2
>(m1+m2(
L
t2
)2
 (用上面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即m1、m2、t1、t2、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5-138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ABCD,其A点与圆心等高,D点为轨道最高点.DB为竖直线,AC为水平线,AE为水平面.今使小球自A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点进入圆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总能保证小球最终通过最高点D,则小球在通过D点后    (    )

  

A.一定会落到水平面AE上

B.一定会再次落到圆轨道上

C.可能会落到水平而AE上

D.可能会再次落到圆轨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