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是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测定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八面镜静止不动时,望远镜C中可见光源S的像,现在使八面镜开始转动,并且使转速逐渐增大到每秒n转时,在望远镜C中又可看到光源S的像,如果测得入面镜与凹镜之间的距离是L,凹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则测得的光速是(  )
A.16nLB.8nLC.4nLD.2nL

分析 首先计算出光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frac{x}{t}$计算即可.

解答 解: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x=2L,
八面镜M从现在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如图形状的状态时需要转八分之一圈.转速逐渐增大到每秒n转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
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frac{1}{8n}$s,
则由速度公式可知,c=$\frac{x}{t}$=16nL.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光速的一种测量方法,关键是判断出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frac{1}{8n}$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
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写出两处即可):

①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②没有平衡摩擦力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0s,标出的数据单位为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0.231m/s,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6m/s2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发现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增加的动能,其主要原因是D.
A.重物的质最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电源的电压偏低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固定一间距L=0.5m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一质量m=20g的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10T,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取g=10m/s2
(1)若导轨光滑,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金属棒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6}$,金属棒要在导轨上保持静止,求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突然调节为23Ω时,求金属棒的加速度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请完成下列各步骤: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目的是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C.在实验中,在满足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关系的前提下,塑料桶和砝码总重力才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D.实验中应先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
F.改变砝码的个数,多次测量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象如右图2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3)某同学想通过该装置探究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及小车组成的系统能量转化关系,已知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他通过对纸带的分析和测量得出:当塑料桶及砝码下降高度为h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则该同学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h=$\frac{1}{2}$(M+m)v2.(忽略小车重力势能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现要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小车所受拉力和及其速度可分别由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记录下来.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距离L=48.0cm的长木板的A、B两点.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表中的第3次实验数据应该为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绘出了理论上的a-F图象.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由实验测得的a-F图线.
次数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   1.041.611.68
31.422.342.44
42.624.654.84
53.005.495.72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两个关系图线,分析造成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关系式E=I(R+r)可知,电源电动势由通过它的电流I和电路的总电阻(R+r)共同决定
B.从关系式R=$\frac{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从关系式I=$\frac{E}{R+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电动势成正比,跟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
D.从关系式R=$\frac{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来说,所加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一列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隔可忽路不计.一个人站在站台上与第1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1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s.则从第5节车厢开始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多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电源的内电阻为r.闭合开关S,电压表有读数,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电压表示数增大量为△U.对此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小于△U
B.可变电阻R阻值增大,流过它的电流增大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等于$\frac{△U}{R_2}$
D.路端电压一定增大,增大量小于△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