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一质量为2kg的质点在0~15s内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向上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当t3=15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0m/s;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t1=5s与t3=15s两个时刻质点的机械能之比为25:28.

分析 由a-t图象明确物体运动性质,则可求得5s、10s及15s末的速度和位移,再由机械能的定义即可求得机械能的比值.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物体的15s末的速度v=10×5-5×8-10×5=-40m/s;
5s末物体的速度为50m/s;
上升的高度h=$\frac{50}{2}×5$=125m;
故机械能E=$\frac{1}{2}$mv2+mgh=$\frac{1}{2}×2×250$0+20×125=5000J;
15s末时,物体的速度v'=40m/s;
此时物体的高度为h'=$\frac{1}{2}×10×25$+50×5-$\frac{1}{2}×8×25$+10×5+$\frac{1}{2}×$(-10)×25=200m;
故机械能为:E′=mgh'+$\frac{1}{2}$mv'2=20×200+$\frac{1}{2}×2$×1600=5600J
故动能的比值为:
$\frac{E}{E′}$=$\frac{5000}{5600}$=$\frac{25}{28}$
故答案为:40;  25:28

点评 本题考查机械能的定义及a-t图象,要注意明确a-t图象的把握,并能正确求解速度和位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B.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C.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促使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图中φ0和d为已知量.一个重力不计,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负电粒子在电场中,以x=0为中心,沿x轴方向在[-A,A]间做周期运动(A<d).求:
(1)写出电势随x的变化规律关系式和粒子所受电场力大小
(2)粒子动能随x的变化规律关系式
(3)粒子的运动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一只苹果水平抛出,苹果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曲线为苹果在空中运行的轨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短
B.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的过程中,重力做功最多
C.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大
D.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的过程中,竖直方向的平均速度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B.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在研究天然放射性的过程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减小到r2,用v1、v2和a1、a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和向心加速度,则运行速率v1小于v2,向心加速度a1小于a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a)所示为某同学“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的电路实物图,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螺线管,从接线柱B流出螺线管.
(1)实验操作正确,得到螺线管中心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如图(b)中的图线1,从图中可以看出,螺线管中部的磁感应强度特点是匀强磁场.
(2)该同学发现螺线管是由很细的导线紧密绕制而成,其右侧还有一个接线柱C.为了探究螺线管导线的绕线方式及其如何与三个接线柱A、B、C相连,他接着做了以下探究性实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使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接线柱C流出螺线管,得到螺线管中心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如图(b)中的图线2,且发现图线2中间部分的磁感应强度比图线1中间部分的磁感强度的一半值略大些.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使电流从接线柱C流入,从接线柱B流出螺线管,得到螺线管中心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与图线2相似,请根据实验结果猜测螺线管绕线可能是图(c)中的丙(选填“甲”、“乙”或“丙”).
(3)该同学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第2次实验结果中通电螺线管中心处的磁感强度应该是第1次实验结果的一半,而实际测量结果却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第2次实验与第1次相比,线圈匝数少了一半,线圈电阻减小,通过的电流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存 在Ⅰ、Ⅱ、Ⅲ、Ⅳ四个场区,y轴右侧存在匀强磁场Ⅰ,y轴左侧与虚线MN之间存在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Ⅱ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Ⅲ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P点是MN与x轴的交点.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0,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水平射入磁场Ⅰ,已知匀强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B0,匀强电场Ⅱ和匀强电场Ⅲ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frac{{B}_{0}{v}_{0}}{4}$,如图所示,Ⅳ区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frac{{B}_{0}}{2}$,OP之间的距离为$\frac{8m{v}_{0}}{q{B}_{0}}$,已知粒子最后能回到0点.
(1)带电粒子从0点飞出后,第一次回到x轴时的位置和时间;
(2)根据题给条件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
(3)带电粒子从0点飞出后到再次回到0点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