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存 在Ⅰ、Ⅱ、Ⅲ、Ⅳ四个场区,y轴右侧存在匀强磁场Ⅰ,y轴左侧与虚线MN之间存在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Ⅱ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Ⅲ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P点是MN与x轴的交点.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0,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水平射入磁场Ⅰ,已知匀强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B0,匀强电场Ⅱ和匀强电场Ⅲ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frac{{B}_{0}{v}_{0}}{4}$,如图所示,Ⅳ区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frac{{B}_{0}}{2}$,OP之间的距离为$\frac{8m{v}_{0}}{q{B}_{0}}$,已知粒子最后能回到0点.
(1)带电粒子从0点飞出后,第一次回到x轴时的位置和时间;
(2)根据题给条件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
(3)带电粒子从0点飞出后到再次回到0点的时间.

分析 (1)根据半径公式求出粒子在磁场Ⅰ中运动的半径,从而得出粒子在磁场Ⅰ中运动半周回到y轴的距离;带电粒子在Ⅱ场区内作类平抛运动,根据牛二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以及水平位移.
(2)粒子在磁场Ⅰ中运动半周进入电场Ⅱ,做类平抛运动,然后进入电场Ⅲ,做曲线运动,恰好垂直边界进入磁场Ⅳ,做半个圆周运动,又进入电场Ⅱ做类平抛运动,再进入电场Ⅲ做曲线运动,垂直边界进入磁场Ⅰ,做半个圆周回到O点.
(3)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和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求出总时间.

解答 解:(1)带电粒子在磁场Ⅰ中运动的半径为${R}_{1}=\frac{m{v}_{0}}{q{B}_{0}}$,
带电粒子在Ⅰ磁场中运动了半周,回到y轴的坐标y=2R1=$\frac{2m{v}_{0}}{q{B}_{0}}$,
带电粒子在Ⅱ场区内作类平抛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带电粒子运动的加速度a=$\frac{qE}{m}=\frac{q{B}_{0}{v}_{0}}{4m}$,
竖直方向上有:y=$\frac{1}{2}a{t}^{2}$,水平方向上有:x=v0t,
联立解得$t=\frac{4m}{q{B}_{0}}$,
${t}_{总}=\frac{4m}{q{B}_{0}}+\frac{2πm}{q{B}_{0}}$.
x=$\frac{4m{v}_{0}}{q{B}_{0}}$.
(2)根据运动的对称性画出粒子在场区Ⅲ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场区Ⅳ运动的半径是场区Ⅰ运动半径的2倍,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同样根据运动的对称性画出粒子回到O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3)带电粒子在Ⅰ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正好为1个周期,故${t}_{1}=\frac{2πm}{q{B}_{0}}$,
带电粒子在Ⅱ、Ⅲ两个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_{2}=4t=\frac{16m}{q{B}_{0}}$,
带电粒子在Ⅳ场中运动的时间为半个周期,运动时间${t}_{3}=\frac{2πm}{q{B}_{0}}$,
因为带电粒子从O点飞出后到再次回到O点的时间t=t1+t2+t3=$\frac{(4π+16)m}{q{B}_{0}}$.
答:(1)第一次回到x轴时的位置为x=$\frac{4m{v}_{0}}{q{B}_{0}}$.时间为$\frac{4m}{q{B}_{0}}+\frac{2πm}{q{B}_{0}}$.
(2)如图所示.
(3)带电粒子从0点飞出后到再次回到0点的时间为$\frac{(4π+16)m}{q{B}_{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掌握处理类平抛运动的方法,对于圆周运动,关键会确定半径和圆心以及圆心角.本题涉及的过程较多,要正确地画出轨迹图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一质量为2kg的质点在0~15s内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向上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当t3=15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0m/s;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t1=5s与t3=15s两个时刻质点的机械能之比为25: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关于合外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合外力方向总跟速度方向垂直,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不会改变,而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B.如果合外力方向跟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则物体的速率将增大,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C.如果合外力方向跟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则物体的速率将减小,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D.如果合外力方向跟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只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ab上高为h的M点由静止起下滑,经过水平地面bc后再沿光滑斜面cd恰能上滑到高为$\frac{h}{2}$的N点,现将物体以初速度v0仍自M点沿斜面下滑后经bc再沿cd恰能上滑到高为h处,则v0的大小为(  )
A.$\sqrt{gh}$B.$\sqrt{2gh}$C.$\sqrt{3gh}$D.2$\sqrt{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E.测出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同
F.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是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读出b=3.85mm;
(2)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frac{b}{t}$;(用题中字母表示)
(3)某次实验测得斜面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k=$\frac{(M+m){b}^{2}}{2{t}^{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p=(m-Msinθ)g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k=△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黄同学想测出在环境温度(室温)下小灯泡(12V,0.11A)的灯丝电阻.

(1)该同学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完成了实物图连接,如图1所示,请你在图2的相应位置上帮助画出该同学的电路图.
(2)该同学合上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处.(填“a”或“b”)
(3)该同学利用图1测出了小灯泡电压与标准电阻(R0=20Ω)电压,具体测量数据如表所示.为了得出环境温度下灯丝的电阻,此同学在坐标纸上作出灯丝电阻R与功率P关系,如图3示,图3中已作出部分点,请你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帮他描出余下点.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帮小黄同学得出环境温度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10.43.
 序号 测量数据计算所得数据 
 灯丝电压/mV 标阻电压/mV 灯丝电阻/Ω 灯丝电阻率/mW
 1 21.1 40.0 10.55 0.042
 2 31.8 60.010.60 0.095
 3 42.8 79.9 10.71 0.171
4 54.4 100.1 10.87 0.272
 5 66.3 120.0 11.05 0.398
 6 79.1 140.4 11.27 0.555
 7 92.6 160.4 11.55 0.743
 8 107.3 180.5 11.89 0.9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0沿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由图b中的曲线给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取g=10m/s2
(1)求物体初速度的大小和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θ=60°时,物体到达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时,物体速度为多少?
(3)试确定θ多大时,x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乙两个单摆的摆长相等,将两单摆的摆球由平衡位置拉起,使摆角θ<θ<5°,由静止开始释放,则(  )
A.甲先摆到平衡位置B.乙先摆到平衡位置
C.甲、乙两摆同时到达平衡位置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