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①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
②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
③打点记时器打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两位有效数字)

解:I、(1)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3N到4N的第3格处,所以3.6N.
故答案为:3.6.
(2)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项也需要;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也需要;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项也需要;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项不需要.
故选D.
(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改变弹簧测力计B的方向; 减小重物的质量.
II、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
x34-x23=x23-x12=x12-x01
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乙图.
②△x=(6.11-3.00)=3.11cm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a==3.1m/s2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故答案为:①乙;②3.1;③0.46.
分析:I、(1)确定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从而读出弹簧秤的读数.
(2)在该实验中,由于P、O的位置确定,则A弹簧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合力又一定,则弹簧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也一定,不需进行多次实验.
(3)重物的细线大小与方向一定,而弹簧测力计A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两力的合力必一定.当出现超出弹簧测力计A的量程时,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力大小或另一个力方向来达到此目的.
II、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去判断问题.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和速度.
点评:通过作出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重点是如何准确作出力的图示.同时值得注意其中有一力大小与方向均已一定,从而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
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5?江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0~4.9N
0~4.9N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5.8
25.8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小球A、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s1=OM,s=OP,s2=O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验证的关系式:m1s=m1s1+m2s2B、斜槽与水平槽要求光滑且水平槽水平C、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N点D、m1与m2的大小关系不做要求,只要密度较大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首先在紧贴着容器边缘竖直插入一根长刻度尺,零刻度线在A端,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该同学在图示位置只能看到标尺上的P点,当容器中正好装满液体时,刚好观察到零刻度线,已知圆柱形容器的直径d=12cm,高h=16cm,P点的刻度值L=7cm,求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对心碰撞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B是斜槽,BC是水平槽,它们连接平滑,O点为重锤线所指的位置.实验时先不放置被碰球2,让球l从斜槽上的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10次,然后将球2置于水平槽末端,让球Ⅱ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和球!碰撞.碰后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重复10次:实验得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分别为M、N、P.
(1)在此实验中,球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2,需满足m1
 
m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实验是否需要测小球的直径?
 

(3)若实验结果满足m1?ON=
 
就可以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故图象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我们学习过的v-t图象切线的斜率反映的是物体的加速度,v-t图象所围的“面积”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位移.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来研究电容器的放电问题.测得电容器放电时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图象任意时刻的斜率反映的是电容器的电压B、图象中任意时刻的电流值与电阻R的乘积就是此时电容器的电压C、图象t=2s到t=4s图象所围的面积就是该段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量D、图象所围的总面积与电容器电容的比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