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试验中,需要在木板的右端点上一个小木块,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
(3)图2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2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图3(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5)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小车质量.

分析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2)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较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
(4)图B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即合外力等于0.
(5)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解答 解:(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在木板的右端点上一个小木块,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以整体为研究对象:mg=(m+M)a,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frac{Mmg}{M+m}$=$\frac{mg}{1+\frac{m}{M}}$,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a=$\frac{DE-AB}{3{t}^{2}}$=$\frac{0.0772-0.0619}{3×(2×0.02)^{2}}$≈3.2m/s2
(4)图B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说明物体所受拉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合力大于0,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5)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a,根据F=ma可得m=$\frac{F}{a}$,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且m<m.故两人的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力;(2)M>>m;(3)3.2;(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4)小车质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
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C.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小
D.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从a点经b运动到c点,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点电势φb>φcB.a、b两点的电场强度Eb>Ea
C.粒子带正电D.粒子从a到c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甲所示,M、N两点在某电场中同一直线上,P为M、N连线的中点.一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M点以某一初速度v0沿MN方向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N点,其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关于过最低点且平行于纵轴的直线ab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B.该电场线的方向由N点指向M点
C.沿MN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D.该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存在方向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在O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不计重力作用.带电粒子沿x轴方向的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R1=10Ω,则(  )
A.EF导体每1cm的电阻为2Ω
B.GH导体的电阻为15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
D.P位于x=0cm及x=22cm两处时,R2消耗的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总存在系统误差,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可以较大程度减小这种系统误差.
选取合适的器材,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一步是: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接1,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1)请你写出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将开关S1接2,(只能调节滑动变阻器R2,不能改变R1 ),读出这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 和I2
(2)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frac{{U}_{1}}{{I}_{1}}$-$\frac{{U}_{2}}{{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探究电路故障时,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电键闭合后,电路中的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小灯泡A的亮度变暗,小灯泡B的亮度变亮.则下列对电路故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定值电阻R1短路B.可能是定值电阻R2断路
C.可能是定值电阻R3断路D.可能是定值电阻R4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时,加速度一定大;速度小时,加速度一定小
B.在时间t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不断增大
C.速度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
D.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