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管子,竖直部分长为l=50cm,水平部分足够长.当温度为15℃时,竖直管中有一段长h=20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段长l1=20cm的空气柱.设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保持在76cmHg.求:
①被封空气柱长度为l2=40cm时的温度
②温度升高至327℃时,被封空气柱的长度l3

分析 (1)分析初末状态的物理量,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求得温度;
(2)假设全部进入水平管中,由等容变化可求得对应的温度;分析判断水银柱的分布,再由等容变化规律可求得空气柱的长度.

解答 解:
①气体在初态时有:
p1=96 cmHg,T1=288 K,l1=20 cm.
末态时有:p2=86 cmHg,l2=40 cm.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frac{{P}_{1}{l}_{1}{s}_{1}}{{T}_{1}}$=$\frac{{P}_{2}{l}_{2}{s}_{2}}{{T}_{2}}$
所以可解得:T2=516 K           
②当温度升高后,竖直管中的水银将可能有一部分移至水平管内,甚至水银柱全部进入水平管.因此当温度升高至327℃时,水银柱如何分布,需要分析后才能得知.设水银柱刚好全部进入水平管,则此时被封闭气柱长为l=50 cm,压强p=76 cmHg,此时的温度为
T=$\frac{pl}{{p}_{1}{l}_{1}}$•T1=$\frac{76×50}{96×20}×516$=570 K                   
现温度升高到600K>T=570K,可见水银柱已全部进入水平管内,末态时p3=76 cmHg,T3=600 K,此时空气柱的长度
l3=$\frac{{p}_{1}{T}_{3}}{{p}_{3}{T}_{1}}$•l1=$\frac{96×600}{76×516}×20$=52.6 cm
答:①被封空气柱长度为l2=40cm时的温度为516K;
②温度升高至327℃时,被封空气柱的长度l3为52.6cm.

点评 本题考查盖-吕萨克定律的应用;它主要应用于体积不变的过程,注意分析好初末状态的P和T.同时注意计算时不必换算单位;只要前后单位统一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典力学是以牛顿的三大定律为基础的
B.经典力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C.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就不适用了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无限大接地金属板和板前一点电荷在有电荷一侧形成的电场区域,与两个等量异号的点电荷在此区域形成的电场等效.如图所示P为一无限大金属板,Q为板前距板为r的一带正电的点电荷,MN为过Q点和金属板垂直的直线,直线上A、B是和Q点的距离相等的两点.下面关于A、B两点的电场强度EA和EB、电势φA和φB判断正确的是(  )
A.EA>EB,φA<φBB.EA>EB,φA>φBC.EA>EB,φABD.EA=EB,φA>φ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在赤道处用弹簧秤悬挂某物体(质量为m),静止时示数为F,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北极进行同样的操作,弹簧秤示数依然是F
B.在赤道处重力的大小等于F,且F=G$\frac{Mm}{{R}^{2}}$-m$\frac{4{π}^{2}}{{T}^{2}}$R
C.假如地球自转周期减小,那么赤道上物体的重力也减小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frac{2πR}{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作直线运动,速度为3m/s时的加速度是速度为6m/s时的加速度的3倍.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由此可求得(  )
A.汽车的额定功率B.汽车受到的阻力
C.汽车的最大速度D.速度从3m/s增大到6m/s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m=2.0kg,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1=10m/s向竖直的墙面运动,与墙面相碰后弹回,速度变为v2=5,求物体的动量的改变量大小和方向,若小球与墙壁作用的时间为0.01s,小球对墙壁的平均冲力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竖直平面内有$\frac{3}{4}$光滑圆环轨道,R=0.2m,圆心O点与水平面等高,一小球从A点静止下落,沿圆轨道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然后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C点.求:
(1)初始位置A点到水平面B点的高度;
(2)小球从C点运动到BD水平面上的落地点到B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一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外力的驱动下传送带始终保持顺时针方向转动,且速度大小恒为v=4m/s,在传送带的底端N处固定一弹性挡板O.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由传送带的顶端M处静止释放,滑块到达底端时与弹性挡板发生碰撞,碰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沿传送带向上,且一直运动到最高点P.假设弹性挡板的厚度不计,滑块与挡板碰撞的时间忽略不计,已知传送带的长度为x=9m,滑块的质量为m=1kg,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cos37°=0.8,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上述过程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以及最高点P到N处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小组利用气垫导轨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图1中,遮光条宽度为d,光电门可测出其挡光时间△t,滑块与力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的质量为m0,不计滑轮和导轨摩擦.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并取5个质量均为m的砝码放在滑块上:

②用细绳连接砝码盘与力传感器和滑块,让滑块静止放在导轨右侧的某一位置,测出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③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固定滑块使其静止,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值为F.接通电源,释放滑块后,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值为F′,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④再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重复步骤③,并保证滑块从同一个位置静止释放;
⑤重复步骤④,直至滑块上的砝码全部放入到砝码盘中.
请完成下面问题:
(a)测量遮光条宽度时,应该使用图2游标卡尺上的B(选填A、B、C)部件.若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如图3,则d=10.2mm.
(b)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用v=$\frac{d}{△t}$(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下同)计算.
(c)在处理步骤③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时,甲同学理解的合外力做功为W1=FS,则其对应动能变化量应当是△Ek1=$\frac{(M+4m){d}^{2}}{2△{t}^{2}}$.乙同学理解的合外力做功为W2=F′S,则其对应动能变化量应当是△Ek2=$\frac{(M+5m+{m}_{0}){d}^{2}}{2△{t}^{2}}$;
d)丙同学按照乙同学的思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F-$\frac{1}{△t}$的图线如图4所示,则其斜率k=$\frac{(M+5m+{m}_{0}){d}^{2}}{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