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紫光的波长为4000 A,金属钠的逸出功为3.5×10-19 J,求:
(1)每个紫光光子的能量为多少?
(2)若用该紫光照射金属钠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
:(1)5.0×10-19 J (2)1.5×10-19 J
(1)因E=hν,而ν=,所以
E= J=5.0×10-19 J.
(2)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得:
hν=W+Ekmax
所以Ekmax=hν-W=5.0×10-19 J-3.5×10-19 J=1.5×10-19 J.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距离之差为2.1 ×10-6 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在红光、黄光、绿光、紫光中,最容易产生衍射现象的是______.这些光在真空中具有相同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保持频率不变,那么     (   )
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右图为___________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由手轮上的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1条亮纹与第6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11.55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m,已知双缝间距d = 0.20mm。由计算式λ =__________,求得所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伤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ν=8.1×1014 Hz.
(1)他设计的这种“增反膜”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3)以下有关薄膜干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薄膜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如果薄膜的厚度不同,产生的干涉条纹一定不平行
C.干涉条纹一定是彩色的
D.利用薄膜干涉也可以“增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º,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种现象(       )
A.透过的光的强度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
B.透过的光的强度先增强,然后又减少到零
C.透过的光的强度先增强,然后减少到非零的最小值
D.透过的光的强度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0·天津·8)用同一光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