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②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1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③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
 
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则这次测量的读数D=
 
mm.
②为了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器材,首先使用欧姆表(×1挡)粗测拟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阻值R.欧姆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金属丝两端连接,某次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则这次测量的读数R=
 
Ω.
③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阻值.为了安全、准确、方便地完成实验,除电源(电动势为4V,内阻很小)、待测电阻丝、导线、开关外,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3kΩ)
B.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约15kΩ)
C.电流表A1(量程600mA,内阻约1Ω)
D.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02Ω)
E.滑动变阻器R1(总阻值10Ω,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100Ω,额定电流2A)
④若采用图5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压表的左端应与电路中的
 
点相连(选填“a”或“b”).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分别为U和I,请用上述直接测量的物理量(D、l、U、I)写出电阻率ρ的计算式:ρ=
 

⑤铜        1.710-8Ω?m钨        5.310-8Ω?m康铜      5.010-7Ω?m锰铜      4.410-7Ω?m镍铬合金  1.110-6Ω?m
所列的是一些材料在20°C时的电阻率.实验中使用的金属丝是方框中列出的某一种材料.某次实验中,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52.80cm,直径为0.495mm,阻值为2.9Ω.则金属丝的材料为
 
(选填金属名称).精英家教网
分析:(1)①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原理是折射定律n=
sinβ
sinα
.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挡住P1、P2P3的像.
②应根据折射定律n=
sinβ
sinα
,求出折射率,取各组所测量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③作图时,玻璃砖应与所画的边界相齐.该同学的做法中,出射光线的侧向偏移距离小于理论的侧向偏移距离,所以测量出的折射角要小于真实的折射角
(2)①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要先读主尺刻度,再读可动刻度
②欧姆表读数完成后要乘以倍率;
③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使指针尽量偏转到
1
3
2
3
之间;分压式接法中,滑动变阻器要选择小电阻.
④由于待测电阻的电阻值比较小,所以要使用电流表外接法,即要连在b端;
根据欧姆定律:R=
U
I
和电阻定律:R=ρ
L
S
即可求解;
⑤先计算出电阻率,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判定.
解答:解:(1)①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则P3必定在出射光线方向上.所以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 挡住P1、P2P3的像,故选BD.
②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原理是折射定律n=
sinβ
sinα

③作图时,玻璃砖应与所画的边界相齐.该同学的做法中,出射光线的侧向偏移距离小于理论的侧向偏移距离,所以测量出的折射角要小于真实的折射角,导致测量值偏小.
(2)①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要先读主尺刻度,再读可动刻度,即:0.5mm+1.6×0.01=0.516mm
②欧姆表的读数:3×1=3Ω
③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使指针尽量偏转到
1
3
2
3
之间;电源的电动势4v,所以电压表选择量程为3V的电压表A;待测电阻的数值约3Ω,所以流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I=
U
R
=1A
,所以要选择0.6A的电流表C;分压式接法中,滑动变阻器要选择小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较小的E.
④由于待测电阻的电阻值比较小,所以要使用电流表外接法,即要连在b端;
根据欧姆定律:R=
U
I
和电阻定律:R=ρ
L
S
,所以:ρ=
πUD2
4Il

⑤代人数据计算得:ρ=
πUD2
4Il
=1.056Ω?m
所以金属丝的材料为镍铬合金.
故答案为:(1)①B D; ②
sinβ
sinα
; ③小于
(2)①0.516 (0.515~0.519);②3Ω;③A C E; ④b  
πUD2
4Il
; ⑤镍铬合金
点评:本题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数据处理时,每组所测量的折射率是同一介质的,是相关联的,可取平均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2)调节滑轮位置,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当满足
m<<M
m<<M
时,我们可把砝码与盘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细线的拉力.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多次实验,通过分析纸带,我们可得到小车的加速度 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如图2
所示为某同学所画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请你分析为何直线不通过原点?
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4)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图中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f=50Hz (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
0.39m/s2
0.39m/s2
m/s2.小车在经历计数点B点时的速度为vB=
0.78m/s
0.78m/s
m/s.
(5)如果猜想F一定时,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对此猜想进行验证,应画
a-
1
M
a-
1
M
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为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①如果转换开关拨到如图2甲所示的位置测量,则读数为
4.3
4.3
mA.
②如果转换开关拨到如图2乙所示的位置测量,则读数为
21.5
21.5
V.
③如果转换开关拨到如图2丙所示的位置测量,则读数为
1.90K
1.90K
Ω.
(2)某同学按图3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该同学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表中所示,将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序号 A1示数(A) A2示数(A) V1示数(V) V2示数(V)
1 0.60 0.30 2.40 1.20
2 0.44 0.32 2.56 1.48
①电路中E、r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1、R2、R3为定值电阻,在这五个物理量中,可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不要求具体计算)
E、R2、R3
E、R2、R3

②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流表的示数相同(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断路、R2断路或R3短路.
滑动变阻器断路、R2断路或R3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安装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若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请从该同学的装置和操作中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错误:
①应将电池改为交流电;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端;④左端连接的细线应与木板平行
①应将电池改为交流电;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端;④左端连接的细线应与木板平行


(2)如图2所示是小车匀变速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为使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公式应为a=
(s4+s3)-(s2+s1)
4t2
(s4+s3)-(s2+s1)
4t2

(3)该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3所示,试分析:
①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②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未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未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4
(1)如图1所示为某时刻从O点同时发出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P点在甲波最大位移处,Q点在乙波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的短
B.P点比Q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C.在P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质点可完成30次全振动
D.甲波和乙波在空间相遇处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2)如图2所示,MN是一条通过透明球体球心的直线.在真空中波长为λ0=564nm的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若出射光线CD与MN的交点P到球心O的距离是球半径的
2
倍,且与MN所成的角α=30°.
(3)将光路补充完整,标明相应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
(4)求透明体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宣武区一模)(1)如图1所示,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1.996
1.996
mm.
(2)利用滴水法可以粗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其方法如图2所示:调整水龙头滴水的快慢达到一个稳定度之后,再仔细调节盛水盘子的高度,使得第一滴水落到盛水盘面的瞬间,第二滴水恰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以某一滴水落到盘子面的瞬间开始计数为1,数到第n滴水落到盘子面的瞬时停止计时,记下所用的时间为t,再测出从水龙头口到盘子面的竖直高度为h,那么由此测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
g=
2h(n-1
)
2
 
t
2
 
g=
2h(n-1
)
2
 
t
2
 

(3)如图3所示为某一测量电阻的电路,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可读可调的电阻箱,R′为适当的保护电阻,阻值未知,电源E的电动势未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A为电流表,请完成以下要求:
①简述测量Rx的基本步骤:
②按如图3所示的电路,在图4实物图上连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