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少?

分析 抓住两车的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甲车追上乙车的速度.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最远距离.

解答 解:(1)设甲经过t时间追上乙,有:$\frac{1}{2}a{t}^{2}=vt+200$,
代入数据解得:t=40s.
此时甲车的速度为:v=at=0.5×40m/s=20m/s.
(2)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有:at′=v,
解得:$t′=\frac{v}{a}=\frac{5}{0.5}s=10s$,
此时相距的最远距离为:$△x=vt′+200-\frac{1}{2}at{′}^{2}$=$5×10+200-\frac{1}{2}×0.5×100m$=225m.
答:(1)甲经过40s追上乙,甲追上乙的速度为 20m/s;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经过10s有最大距离,最大距离为225m.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匀速拉动物体A时,要求:
(1)画出B受力图并求出B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画出A受力图并求出A物体所受到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两根长度分别为l和$\frac{l}{2}$细长轻绳下端拴质量相等的小球构成单摆,两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且间距为$\frac{l}{2}$,现将单摆向左拉开一个小角度,然后无初速地释放,若小球碰撞时无能量损失,小球可视为质点,对于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组合摆周期为$\frac{{({\sqrt{2}+2})π}}{2}\sqrt{\frac{l}{g}}$,且每次碰撞一定发生在悬点正下方
B.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
C.摆球在左侧上升的最大高度比右侧高
D.摆线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二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中必须要求的条件是BD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ABCE(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P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M到O点的距离
C.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B球落点N到O点的距离
D.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E.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F.测量释放点G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G.测量水平槽面离地的高度
(3)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2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剩$\frac{m}{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不变的
B.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一定是其所受的合外力
C.物体由于作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
D.向心力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球A和小球B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相距为L,小球B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两球同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球A的质量为m,球B的质量为2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
(1)求球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大小;
(2)若球B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球A相碰,求L和h的关系;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到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求L和h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一个原子核${\;}_{92}^{235}$U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_{92}^{235}$U+${\;}_{0}^{1}$n→X+${\;}_{38}^{94}$Sr+2${\;}_{0}^{1}$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140个核子
B.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所以裂变后粒子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所以裂变后粒子的总质量数减少
E.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所以裂变后粒子的总质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