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m,一不可伸长的悬线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m大小恒定,则小球从水平位置A到竖直位置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不做功B.绳的拉力不做功
C.空气阻力做功为-FmlD.空气阻力做功为-$\frac{1}{2}$Fm•πl

分析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重力、拉力与空气阻力的功.注意在求阻力做功时,要明确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

解答 解:A、如图所示,重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小球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AB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L,所以WG=mgL.故A错误;
B、因为拉力FT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即WFT=0.故B正确
CD、Fm所做的总功等于每个小弧段上Fm所做功的代数和,运动的弧长为$\frac{1}{2}πl$,故阻力的功为:WFm=-(Fm△x1+Fm△x2+…)=-$\frac{1}{2}$Fmπl.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功的计算,要注意明确各力做功的特点,如重力做功等于重力与竖直方向高度差的乘积;而阻力做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离地面越高该卫星(  )
A.所受的万有引力越大B.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C.运行的线速度越大D.运行的周期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波的传播过程是质点振动形式的传递过程
C.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D.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表明光子也具有动量
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判定的
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当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恰好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逐渐变大
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C.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变小
D.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斥力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已知阿佛伽德罗常数为NA,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AB.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frac{{N}_{A}}{M}$
C.该物质1个分子的体积是$\frac{M}{ρ{N}_{A}}$D.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frac{M}{{N}_{A}}$(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sqrt{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i代表入射角,则(  )
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
C.当入射角i=45°时,折射角r=30°
D.当入射角i=6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
C.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竖直面内有一个闭合导线框ACDE(由细软导线制成)挂在两固定点A、D上,水平线段AD为半圆的直径,在导线框的E处有一个动滑轮,动滑轮下面挂一重物,使导线处于绷紧状态.在半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设导线框的电阻为r,圆的半径为R,在将导线上的C点以恒定角速度ω(相对圆心O)从A点沿圆弧移动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导线中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则(  )
A.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是逆时针方向
B.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图中∠ADC=30°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导线上C点的电量为$\frac{B{R}^{2}}{2r}$
C.当C沿圆弧移动到圆心O的正上方时,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D.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产生的电热为$\frac{π{B}^{2}{R}^{4}ω}{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