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分析:(1)汤姆逊在发现电子后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质量不守恒,但质量数守恒.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仍有局限性.
(2)两球碰撞的两个过程均为动量守恒,分别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1)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后来卢瑟福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故A错误.
B、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因此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卢瑟福正是对这些现象的认真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虽然质量亏损,但是质量数仍然守恒,故C错误.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仍有局限性,故D错误.
故选:B
(2)设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为ν1′,m2球的速度大小为ν2
根据动量定恒定律得:m1ν1+m2ν2=m1ν1′+m2ν2′①
m2球与墙碰撞后的速度变为-ν2
两球第二次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得:m1ν1′-m2ν2′=0 ②
由①②解得:ν1′=
m1v1+m2v2
2m1

答: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为
m1v1+m2v2
2m1
点评:物理学史比较简单,只要我们经常看课本,了解记忆这些基础知识即可顺利解决,所以不能忽视课本;应用动量守恒的题目要注意判断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C

A.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相同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
D
D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3)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12
6
C
核,已知
 
12
6
C
核的质量为1.99502×10-26kg,α粒子的质量为6.64672×10-27kg,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计算这个反应中所释放的核能(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 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初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幢,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潍坊一模)[物理-选修3-5]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B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①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BC
BC
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
DE
DE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DE).
②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
0.420
0.420
kg?m/s,碰后总动量=
0.417
0.417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选修3-5 动量守恒和原子结构、原子核(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原子由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居里夫妇最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D.结合能所对应的质量等于把原子核完全分解为核子后所有核子的总质量减去该原子核的质量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碰撞过程,第一次单独让小球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地点为P,第二次让小球a从同一位置释放后与静止在斜槽末端的小球b发生碰撞.ab球的落地点分别是MN,各点与O的距离如图;该同学改变小球a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由于某种原因他只测得了a球的落地点P′M′O的距离分别是22.0 cm10.0 cm.b球的落地点N′O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