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原子由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居里夫妇最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D.结合能所对应的质量等于把原子核完全分解为核子后所有核子的总质量减去该原子核的质量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碰撞过程,第一次单独让小球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地点为P,第二次让小球a从同一位置释放后与静止在斜槽末端的小球b发生碰撞.ab球的落地点分别是MN,各点与O的距离如图;该同学改变小球a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由于某种原因他只测得了a球的落地点P′M′O的距离分别是22.0 cm10.0 cm.b球的落地点N′O的距离.

 

 

 

【答案】

(1)CD (2)48.0 cm

【解析】(1)γ射线是原子核由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选项A错误;贝可勒尔最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选项B错误;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选项C正确;结合能所对应的质量等于把原子核完全分解为核子后所有核子的总质量减去该原子核的质量,选项D正确.

(2)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m1m2m1

解得m1∶m24∶1.

改变小球a的释放位置,有

m1m2m1

解得:48.0 c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 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初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幢,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潍坊一模)[物理-选修3-5]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B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①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BC
BC
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
DE
DE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DE).
②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
0.420
0.420
kg?m/s,碰后总动量=
0.417
0.417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