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加速度仪.其中CD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阻值较大的光滑均匀电阻丝,一质量和电阻均不计的细长裸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小球P,无加速度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OC=H;有向右的加速度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与电阻丝相交于某一点(如图中虚线所示,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
(1)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理想电压表两接线柱分别与O点与C点相连,球P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推得加速度大小a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为a=
 

(2)该实验小组根据(1)中关系,将电压表的刻度盘直接改为加速度刻度,在实际使用中还发现这个加速度仪除了不能测向左的加速度外,还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有:I
 
;II
 
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球分析mgtanθ=ma,解出细金属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tanθ,即此时电阻丝CD跟电压表并联部分的长度为x=Htanθ,则此时跟电压表并联的部分电阻为R′=
x
L
R=
HLtanθ
L
R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的读数为:U=
E
R
R′
,代入数据,化简可得加速度与电压的关系.
(2)当加速度过大时金属丝与电阻丝无法接触,电压表没有读数;若安装时若电阻丝没有水平,此时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电池用旧了,电池的内阻会增大,读数也会有较大的误差.
解答:解:(1)当加速度为a时,对小球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tanθ=ma
即细金属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tanθ=
a
g

则此时电阻丝CD跟电压表并联部分的长度为:x=Htanθ=H
a
g

设电阻丝CD的总电阻为R,则此时跟电压表并联的部分电阻为:R′=
x
L
R=
H
L
a
g
R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的读数为:U=
E
R
R′
=
EHa
Lg

所以a=
gUL
EH

(2)当加速度过大时金属丝与电阻丝无法接触,此时电压表无读数,无法测量加速度;
若安装时若电阻丝没有水平,电阻丝CD跟电压表并联部分的长度不再为x=Htanθ=H
a
g
,此时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
电池用旧了,电池的内阻会增大,读数也会有较大的误差.
所以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有:①加速度过大时金属丝与电阻丝无法接触;②安装时若金属丝没有水平,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③电池用旧了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
故答案为:(1)
gUL
EH

(2)加速度过大时金属丝与电阻丝无法接触;安装时若金属丝没有水平,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电池用旧了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任选两个即可).
点评:本题把牛顿第二定律和电路结合了起来,综合能力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训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钟祥市模拟)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
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0.5
0.5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测定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约为0.3Ω),配备的器材有:
A.电流表A(量程为0.6A)
B.电压表V(量程为1V,内阻为1.2kΩ)
C.滑动变阻器R1(0~10Ω,1A)
D.电阻箱R2(0~9999.9Ω)
E.定值电阻R0=2.5Ω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
①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实验中将电压表量程扩大为2V,电阻箱R2的取值应为
1.2
1.2
kΩ;
③利用上述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多组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UV与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A,利用UV-IA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
1.60
1.60
V,内阻r=
0.25
0.2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潮州二模)(Ⅰ)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主要部件为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轨道右端和小车上;通过传感器测定两者间位移变化,从而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1)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
该实验小组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 (b)所示,可知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图线是
 (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逐渐增大,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Ⅱ)(1)某同学想测绘标有“3.8V 0.4A”字样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下列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源E(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B.电压表V1 (量程为5V,内阻约为5kΩ);
C.电流表A1 (量程为100mA,内阻约为2Ω);
D.电流表A2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3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Ω);
G.开关及导线若干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D
D
,滑动变阻器
E
E
 (填器材前面的选项代号)
(2)选好器材后,该同学按照该实验要求连接电路,请完成图甲中的实物连线.
(3)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的电阻为
1.5
1.5
Ω;
(4)任何实验过程中均存在误差,已知本实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该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由于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可以通过作图法消除;
C.若将电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R-U图象处理数据,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读数引起的失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为了测定木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A通过木板上的定滑轮用细线系一小物块B,开始用手拿着物块B使其静止且细线被张紧,松手后A、B一起运动,当B到达地面后停止运动,而木块A继续在木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本实验除了用天平测出木块A的质量m1和物块B的质量m2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则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m1和m2应满足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精英家教网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不变,用
 
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2)如图(b)是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c)所示.图线
 
(选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4)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图(c)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5)根据图(c)可求出小车质量m=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